“以前为信鸽扰民的事投诉了半年都没人管,现在网格员三天就解决了。”近日,安远县城南社区世纪豪苑小区居民张阿姨在“网格面对面”活动现场,难掩喜悦。这场由鸽舍卫生引发的邻里纠纷,借助“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专职网格员牵头,联合物业、业委会、城管部门现场调解,最终促成“限时整改+规范饲养”方案落地。
这个案例,正是安远县“七彩社区”治理模式的生动写照——以党建为核心、以创新为引擎、以民生为根本,用七色融合构建起全要素、全周期、全响应的治理闭环,让“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党建引领:织密“七彩治理”红色经纬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集聚、矛盾多元的挑战,安远县以“红色强基”工程为突破口,构建起“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将60个网格党组织打造成治理的“前线指挥部”。
在网格治理实践中,安远县创新“职级干部+年轻干部”的“老带新”模式,选派60名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搭配年轻事业编干部,形成“铁脚板+活思维”的高效组合。
57 岁的职级干部梅春元,从安远县住保中心领导岗位退下后,成了网格里的“定海神针”。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各种诉求:小区健身器材损坏、独居老人需要送餐服务、暑期儿童托管需求……每解决一件,他就用红笔勾画标注。
机制创新:破解“小马拉大车”治理难题
“过去社区权小责大,干部陷在文山会海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却没人管。”回忆起治理转型前的困境,安远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黄丽红深有感触。安远县以“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为切入点,打出了一套“权责清单+资源下沉”的组合拳。
通过构建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快速响应机制,每个网格配备“1+2+N”治理团队(1名网格长、2名专职网格员、N名辅助员),124个职能单位入格联动,17家执法单位的254名干部常驻网格。快速响应机制实施以来,12345热线投诉量下降19%,信访率下降21%,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化解等民生实事实现 “一网统管”。在第三十四网格,居民反映片区缺少公交站点,需步行1公里才到公交站台。网格员上报后,县交通运输局、县公交公司迅速响应,经过实地调研、线路优化,仅用3天就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小区门口。
在资源下沉的同时,安远县为社区 “松绑减负”,制定基层权责清单,明确社区不再承担招商引资、行政执法等职责。考核机制与绩效工资、职级晋升挂钩,2024年优秀网格员中,有3人获提拔重用。县财政每年专项拨付300万元社区治理经费,每个网格可支配15万元,再加上社区经济30%的收益,2024年社区治理经费突破1000万元。“以前为活动经费发愁,现在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起来了,居民议事有了场所,活动开展也有了保障。” 东门社区网格员小陈开心地说。
民生为本:绘就“七彩生活” 幸福图景
“理发、磨刀、家电维修等服务都送到家门口,太暖心了。” 在中央公园小区 “红色驿站” 便民服务日现场,居民陈阿姨竖起了大拇指。安远县创新 “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 服务模式,通过 24小时服务热线、“网格面对面”活动等渠道收集民意,将服务精准“配送”到户。2024年,城市社区管委会派单429件,办结率达98.1%,居民满意度达100%。
在九龙社区,水木清华小区商铺乱排烟问题曾让居民苦不堪言。专职网格员联合城管、市监、环保部门现场督办,仅用两天就完成了整改;南方明珠小区业委会代表向社区赠送锦旗,感谢社区解决了路灯不亮、排水不畅等“老大难”问题。业委会主任老张说:“过去找部门不方便,现在网格员把部门请到家里来,社区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安远县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现代化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由一个个网格、一件件实事、一张张笑脸凝聚而成的系统工程。正如职级干部梅春元所言:“网格虽小,情谊尤真。” 当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的港湾,当“治理末梢”变身“服务前哨”,安远县正以“小支点”撬动城市治理的 “大杠杆”,让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暖一公里”。 (古清泉 陈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