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超联赛赣州主场检票口前,他们是贴心的指引者,不厌其烦地提醒观众出示门票,引导忘带身份证的观众扫码入场,避免无效排队,提示家长看护好小孩……那抹流动的志愿红,是赣超联赛最美的使者。眼下,赣州市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构建新机制,探索新领域、新阵地,以多元志愿服务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添光增彩。
今年以来,赣州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坚持把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实践,合力解决社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和群众“关键小事”,志愿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系统发力,夯实发展保障根基
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服务百姓民生,印发《2025年赣州市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重点任务清单》和《2025年志愿服务活动行事历》,围绕健全志愿服务六大体系,部署实施30项重点工作任务、120余项举措和40项重大活动。
2025年“客家杯”中国 赣州龙舟公开赛在章江水域火热举行。178名青年志愿者全方位守护赛事,协助裁判完成33支队伍近千名运动员的检录工作,引导参赛选手有序入场,确保赛事起点零延误。“我是第一次注册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在比赛当中为参赛选手服务,我感到非常开心。”一名来自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的青年志愿者说。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既要有温度,也要有速度,更要有精度。赣州市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综合平台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实现志愿者注册、“微心愿”采集和认领、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者星级认证和嘉许激励等多种功能集成。平台试运行2个月以来,累计注册志愿者1.2万余人,发布重大志愿服务活动15场,帮助100余人实现“微心愿”。今年5月,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统筹市直(驻市)187个部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力量,在中心城区93个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如今,在赣州市的街头巷尾、商超和公园,随处可见活跃的“志愿红”,全民参与动能持续得到激发。“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经成为大多数市民的行动自觉。
典型引领,树立志愿服务标杆
“因为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也一定要帮助别人,投身公益。”赣州市“让爱回家”志愿者协会会长、“中国好人”陈小松的话感染了很多人,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公益组织、参与公益活动。
一间简易工房是陈小松的办公地点,一份炒粉、一瓶矿泉水是他“工作餐”的标配。2018年至今,该协会累计帮助118名寻亲者成功与亲人团圆,助力3名被拐卖人员得到解救。
“微光成炬,邀您共赴。我们是志愿者。加入我们,携手同行,让志愿服务的光芒照亮赣南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短视频《我是志愿者》,在不少单位及社区所属广告屏、电子屏、楼宇大屏循环播放。视频以志愿者的视角,真实记录了他们关爱服务特殊群体,展现阳光助学、托育托管、红色文化讲解等志愿服务场景,以及志愿服务带给他们的收获和快乐。“我们将推出更多志愿服务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和公益宣传片,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真正推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万户千家。”赣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廖丽萍说。
供给扩容,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白天跑车无暇照看孩子。现在有了这个暑期托管服务班,孩子不仅有人照顾,还能学东西、交朋友,我们干活也踏实多了!”一名网约车司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为助力新就业群体稳岗就业,解决其子女暑期无人照看的难题,示范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开展暖“新”志愿服务,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联合爱心幼儿园举办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免费托管服务班,面向全市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3岁至9岁子女。招生信息一经发布,受到新就业群体热烈欢迎,短期内报名人数就超过100多人。30余天的专业陪护、丰富的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今年7月,赣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赣州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等部门举办北京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关爱江西(赣州)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33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为期8天的爱心助学活动,与赣州200余名留守儿童共同学习,帮助留守儿童拓宽视野、增强自信、收获成长。
同时,该部积极引导广大专业社工、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全市创新开展“微志愿”项目征集活动,合计征集涉及社区服务、济困解难、助老扶幼、阳光助学、法律维权等11个领域的“微志愿”项目70余个。
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点微光,千万个志愿微光汇聚成升腾的火炬,让关爱不停,温暖常在,也让这座千年宋城始终充满爱与希望。(杨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