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农机合法上路作业,就要“上牌”以实现监管;想涉足生鲜乳收运,得取得“收购许可”与“准运证明”以保障品质与流通;想做农资经营生意,须获“农资经营许可”来防范劣质产品坑农……这些涉农审批从来不是阻碍发展的“门槛”,而是守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权益的“安全阀”。
可在过去,“部门多、链条散、材料繁、周期长、跑路远”等审批顽疾,深深影响着涉农主体的办事体验和干事活力。
审批“安全阀”如何真正回归安全与服务的本质?一场旨在让审批服务更贴合农情、更响应农需的变革,正在山东的乡村实践中展开。
前不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汇编,德州有6项改革经验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田间地头如何“拆门槛、筑防线”?近日,记者在农业大市德州进行了蹲点采访。
服务前置:农机不进城,购车即挂牌
为了不久后的玉米秋收,禹城市梁家镇长里孙村的韩永建提前购入了两台崭新的玉米收割机。而这次在给农机“上牌”这件事上,他有了不同的体验——在销售点就能完成验车,当天就能拿到车牌。
这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至今仍记得以前办理农机挂牌的窘迫:得雇拖车送县城验车,一大清早就往县城业务办理大厅赶,遇上修路绕了十多里地,到地方都快十点了。排队取号、填单子、验车、审核……等轮到时,都快下班了。
夏收、秋收,本就是“与时间赛跑”,农机挂牌如此折腾和费劲,农户又急又无奈。
如今,“农机不进城,购车即挂牌”,这看似简单的变化背后,藏着“前置服务”的逆向思维。
针对合作社等集中采购、批量更新的需求,禹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销售企业,将服务窗口前移——在销售点设立“农机批量预检”专窗,配备联网设备和专人。农户采购前预约,交付时即可在销售点“打包”完成预检、登记、审核、发牌。
德州还聚焦涉农服务全链条,设立“六所合一”农机服务综合体,销售、维修、驾考、检验、受理、发证六大功能集于一体,就像农机手的“一站式服务站”。截至目前,德州累计办理相关业务5700件次,服务各类农机2900台次,保障跨区作业农机运输车辆215台次,综合服务效率提升70%以上。
系统整合:一张薄纸能顶一袋材料
“这一张薄纸,真能顶一整个档案袋材料!”前不久,平原铭优种业有限公司的王洪霞在政务大厅办理生产经营许可时感慨。
此前,王洪霞曾与人合伙经营种子销售企业,对于以往办证的繁琐记忆犹新。一袋子材料她熬三五个通宵才整理好,还要到农业农村、行政审批两个部门分别申请,历经重重“关卡”,方能拿到证件。
这次,帮办人员引她到新窗口——“农资经营一件事·一链办”,只需填写一张《农资经营“一件事”综合申请表》,把需要办的营业执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一起勾选上,一次申请就能走完所有流程。
“农资经营一件事”改革背后,是审批部门内部信息互通、材料共用,营业执照信息自动推送到下一环节。德州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推出“农机上牌一件事”“生鲜乳产收运一件事”“农资经营一件事”“种畜禽生产经营一件事”,将多个关联的“单项事”集合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一张表单、一次提交,整体审批环节压缩60%,审批时限压缩50%。
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四科科长潘洪杰介绍,“生鲜乳产收运一件事”通过“多勘合一”压缩80%等待时间,让中小型养殖场能更快对接乳企产业链;“农资经营一件事”让农药、种子经营户减少重复提交材料,加速农资流通网络向乡镇延伸。
数字包容:不让“老年机”掉队
德城区黄河涯大集上,一辆审批流动车刚停稳,卖菜的滕立会大爷就挤了过来。他和几个老伙计想办合作社,可都是小学没毕业的庄稼人,对着手机App、电子表格单犯了难。
了解情况后,德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在流动车上帮滕大爷他们核名、填表、准备材料。考虑到农忙,帮办员驱车到滕立会家上传了成员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后台预审通过后,又帮几名成员采集信息、协助签名,仅5分钟完成全体认证,“德城区会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电子执照顺利下载。
针对涉农经营者中老龄群体占比较高、数字应用能力不足造成的“不会办、不便办、跑远办”等实际问题,德州用“全托管”服务架起便民桥——
德州开发“办德好帮代办服务小程序”,已为涉农企业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千余次,提供预约、上门等帮办代办服务百余件次;
齐河县推出农药经营许可等19项涉农事项“全托管”办理,对企业群众事项办理委托“一管到底”……
“涉农审批改革绝非简单的技术调整,而是关乎农业现代化的系统性重塑。”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李纪三表示,“我们将聚焦涉农服务全链条,以更大力度推进流程革命性再造,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贺莹莹 毛鑫鑫 赵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