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赣鄱大地处处洋溢着和合共生的气韵与蓬勃向上的力量。
9月24日至26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暨传统医药产业大会盛大举行。200余位国内外嘉宾、专家学者、业界翘楚齐聚江西,以“上海精神”为纽带,紧紧围绕“深化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合作,推进共赢发展”这一主题,为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思想共鸣 携手同行
这是一场思想的盛会,承载着推动传统医学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成为增进各国民心相通的桥梁。
“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日益成为中方倡导、上合组织国家共享的高效机制平台。传统医学在上合大家庭根基深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崔丽在开幕式上表示,此次论坛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圆满闭幕之后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这种共识,在与会嘉宾间不断回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上合组织传统医学合作,并在天津峰会上再次强调办好传统医学论坛,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已经成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朴扬帆在发言中为本次论坛点赞。他表示,今年论坛框架内首次加设传统医药产业大会,使论坛更加务实,更具生命力。
思想的碰撞带来启迪,合作的愿景汇聚力量。“这不仅是一次对话,而且是在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生态,让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尊重和应用。”巴林王国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谢胡说。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则以中国“阴阳”和谐共生的概念比喻传统医学发展,表示既要守护各国丰富的传统,又要注入现代的活力与创新,以满足全球民众的健康需求。
尼泊尔中华医院院长莎嘉娜·里马尔带着期待,第二次来到江西参会,她对记者说:“江西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很好,相信尼泊尔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与江西中医药现代化产业的结合,必将开辟新的合作前景。”
江西故事 融汇古今
从理念的共鸣到产业的对接,从思想的交流到务实的合作,本次论坛不仅为各国传统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江西中医药走向世界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走进产业馆,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面而来——樟树的清冽、栀子的芬芳、枳壳的清爽与柚子花的幽香,展示着中医药“大健康”的独特魅力。江西瑞秀朗科技有限公司将我省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的枳壳提炼成助眠精油,作为此次论坛的特别伴手礼,成为江西中医药的一份生动表达。
该企业创始人缪晓介绍,在展会期间已有多位国际伙伴表达了合作意向,这正是论坛带来的收获。“中医药产业要走出国门,与世界对话,标准化就是通行证。我们正着力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群,在枳壳等道地药材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她高兴地说。
这种共鸣也体现在专家学者的观点中。作为五度承办论坛的东道主,江西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的探索与成就不断得到认可。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江西中医药资源丰富、产业潜力巨大,尤其是药食同源产品,特色鲜明,契合国际市场需求。
“江西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药企业,具备了走向国际的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于志斌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宁波大学教授刘新民则认为,中医药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临床,还包括医药保健品、教育培训等广阔领域,而江西在这些方面资源丰厚、前景广阔,具备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的潜力。
合作拓展 共赢未来
论坛不仅是思想的交流场,更是务实合作的平台。开幕式上,支持中文、俄文、英文三种语言的“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信息交流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传统医学合作迈向数字化、常态化的新阶段,为推动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搭建起一座坚实的信息桥梁。
在分论坛上,“江西中医药大学与保加利亚-中国中医教育与科学发展中心共建中医药中心项目”签约,中医药的国际朋友圈再添新成员。
近年来,中医药对多个国家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成果丰硕。医疗服务上,哈萨克斯坦的中哈传统医学中心运营至今服务5万余人次,解决脑瘫、孤独症等难题,还在当地国立儿童医院开设了中医科,推动中医进入主流医疗;尼泊尔的中尼中医药中心年接诊超2万人次,中医外治法获立法认可,正推进“百家中医馆”计划;俄罗斯有3万余家中医中心,针灸等用于慢性病治疗。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相继明确中药注册路径,2024年中哈医药贸易额达0.8亿美元;巴基斯坦推进中医药立法,多款中成药成功注册;白俄罗斯认可中国中药及医师资格,8种中成药批量注册。
一场思想与产业的盛会,一座联通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一条通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道路……在这里,传统医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担当与江西的作为。
面向未来,携手同行的各国必将在交流互鉴中开创更加广阔的天地,传统医学的未来一定更加广阔。(柳易江 倪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