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减掉的,是形式主义包袱。群众看到我们下沉一线实实在在办事,满意度高了,我们的成就感也足了。”
…………
近日,记者深入赣州市探访基层减负成效,通过广泛走访基层干部,切身感受到,该市把基层“痛点”作为整治“靶点”,提出一系列实招硬招,以钉钉子精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
减少文件、会议,腾出更多时间服务群众
烈日炙烤下,会昌县右水乡田高村肉牛养殖厂项目建设现场,乡党委书记王荣波忙着协调解决难题。“每周都来调度。早一点投入运营,就能早点助推经济发展。”
时间从哪挤?精文简会功不可没。“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后,有了更多时间下沉村组一线抓落实。”王荣波说。
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痛点,赣州严格实行会议计划管理,建立全年预安排会议计划清单,按照“精简+合并+套开”原则,将主题关联、参会对象相近的会议整合成一个会议,市级层面直达基层的会议大幅减少;健全完善管控机制,制定年度发文计划,落实配套文件核准、制发文件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机制,从政策制定源头防止加重基层负担。
如今,收文数量明显少了、文件内容更务实了,是许多基层干部的共同感受。“以往,各地各部门存在靠发文、开会推动工作的思维惯性,现在实行计划管理、严格审核,大家想问题、办事情更加自觉地考虑是否会增加基层负担。”赣州市委办公室会议接待科科长郭兰鑫说。
打通数据壁垒,持续提高治理效能
在赣县区南塘镇便民服务中心,镇民政所所长肖大康登录“一表同享”平台,轻点鼠标,高龄老人津贴等表格一键导出、自动生成。“以往填这些表格要翻好几本台账,还要专门去相关部门递送表格,费时费力。现在有了‘一表同享’平台,非常方便快捷,各部门数据打通、共享,只需简单核对就可上传后台。”
数据壁垒打通了,治理效能提高了。得益于赣州深化“一表同享”数字化改革,推动市县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聚共享,各类表格精简率达69%,35张高频月报表实现自动生成,基层填报时间节省80%以上,有效破解了基层多头、重复填表难题。
“嘀,支付成功。”晌午时分,在章贡区沙石镇政府食堂,前来调研的区政府办干部拿起手机扫码支付餐费,餐盘里是标准的“两荤两素一汤”工作餐。“不用人陪,无需公函,简单又轻松。”
去年以来,赣州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创新推进“赣餐码”公务用餐系统建设,实现跨区域、跨层级公务接待用餐“一码通扫、全程留痕、阳光支付”,公务接待新风扑面。
“不仅节省了用餐接待支出,还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让公务接待从‘人情账’变成了‘明白账’。”赣州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食堂管理科科长曾翀宇说,截至目前,全市有2159个用餐点接入系统,注册干部职工18.2万人,累计交易12.9万笔,金额266万余元。
改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工作实效
走进龙南市程龙镇盘石村的千亩脐橙园,程龙镇干部郭立坤站在一棵叶片泛黄、呈现斑驳状的脐橙树旁,耐心劝说果农林梅荣:“这棵树可能感染了黄龙病,我们会安排专业人员尽早开展防控,还请您配合。”
连日来,郭立坤带领果技员走遍了全镇7个村的果园。在盘石村发现问题后,他们立即组织起一场“板凳会”,现场讲解政策、动员果农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如今,不用耗费时间应付考核,有了更多精力服务群众。为基层减负,真正落到了实处。”郭立坤感慨道。
变化源于考核“瘦身健体”。赣州严格实行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立项申报制度,从严落实计划管理,从源头上科学统筹、压减总量;对基层考核事项开展清理规范,通过精简、合并、优化,市级层面只保留一个综合考核,考核指标数精简了90%。
考核减少了,基层干部如何更好履职?赣州推动各地厘清权责边界,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推动责权一致、责能一致,提升治理效能。
去年以来,赣州各地科学编制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推动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
减负不减担当,松绑更添干劲。崇义县铅厂镇党委书记张羽说:“有了履职事项清单,让基层干部更专注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责主业,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清二楚。” (全媒体记者 焦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