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八年“三级跳” 率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有了专属助推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什么是营商环境?
一个生动的比喻是:它如同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企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必需养分。一座城市拼经济,说到底,拼的正是营商环境。
那么,广州如何“拼”?拼的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拼的是“只有更好”的长期主义。自2018年起,广州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持续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累计推出近千项改革举措。从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到聚焦要素保障问题,再到纵深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八年实现“三级跳”,背后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攻坚战:以更实举措回应企业所需,以更大视野构建产业生态,以更强魄力推进机制创新。
今天,广州迎来第五个“广州营商环境日”。改革成效如何?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以来,广州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数量、增速在全国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中均居第一位;2025年1—8月,广州新登记市场主体56.58万户,同比增长62.55%。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用脚投票”,持续选择广州、扎根广州。
改革三级迭代:从“指标版”到“要素版”再到“产业版”
八年,三个阶段的跨越,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完成了一场从“对标”到“引领”的深刻转型。
2018年,改革从“指标版”起步。这时的广州,将世界银行评估体系作为改革的“坐标系”,连续四年推出1.0至4.0四轮改革。1.0版着力“简政放权”,大刀阔斧精简审批环节;2.0版实施“指标攻坚”,在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等关键指标上减时间、降成本;3.0版推动“流程再造”,打破部门壁垒重构审批流程;到4.0版更是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改革走向精细化、系统化。四年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零成本”,市场主体感受到了“广州速度”。
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2022年,把握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这一重大改革机遇,广州跃入“要素版”阶段。改革视野从此前的审批便利化,拓展至土地、人才、资金、数据等企业发展所需的全要素体系。5.0改革以“激发活力”为主线,强化制度创新;6.0改革则以“宜商兴业”为主题,首次明确提出打造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城市目标,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启动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标志着改革进入“因产施策”新阶段。这一年,“降本增效”成为主题,围绕制度、服务、要素“三个供给”精准发力,100条具体举措全力打造全国产业生态最好的营商环境高地。进入2025年,改革继续深化,探索建立“产业出题、营商答卷”协同新机制,105条任务清单推动改革从“政府端菜”转向“产业点菜”。
从对标国际的“指标版”,到全要素赋能的“要素版”,再到与产业深度互动的“产业版”,广州用八年时间完成了营商环境改革的三次关键跃升。每一次跨越,不仅是改革版本的更新,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演进——如今的广州,正努力让营商环境从外在的保障,真正转变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能。
锚定“12218”,为产业“定制”营商环境
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意味着无先例可循。什么是“产业版”?“12218”是此轮改革的题眼。
今年年初,广州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重点赛道。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是“量体裁衣”式的改革,不仅体现在为重点产业量身定制支持政策,更在于打破资源壁垒、重构服务逻辑,让营商环境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广州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列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15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之首。前不久出台的《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实施智电转型提升工程、核心部件跃升工程、支撑体系赋能工程、流通消费提质工程“四项工程”,让企业更明晰方向、更敢投创新。
高精度地图是自动驾驶得以实现的“数据底座”。广州全国首创支持动态更新的高精度地图审图,打破了自动驾驶发展的瓶颈——全国首宗面向L4级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审图号落地,将审图时间压缩80%以上,110台无人驾驶出租车据此顺利投运,为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扫清障碍。政策与数据的双重赋能,有力加速了广州“智车之城”的转型进程。
针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先导产业,广州通过要素降本、场景赋能、基建提能,为科创企业打造更大发展舞台。
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首创算力券、数据券、场景券、模型券“四券联动”机制,降低企业研发和运营成本;年内发布100个“AI+”重点应用场景清单,让技术更快“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今年以来,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九成,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与近70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为产业筑牢发展根基。
低空经济领域,发布全国首个市级低空起降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建设“1+5+100”低空起降场地和低空智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为产业“安全飞、顺畅飞”提供坚实支撑。如今,广州已汇聚亿航、小鹏汇天、华科尔、极飞等一批低空独角兽企业,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聚焦制度创新,让新业态释放新动能
站在新起点改革攻坚,面向一系列新任务、新事物,需要新认识、新作为。
当前,广州正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与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为双引擎,用一系列“破冰”举措打通要素流动堵点,以包容审慎监管涵养市场活力,让制度创新成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核心竞争力。
土地要素改革率先突破,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在入选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后,广州迅速出台31条土地利用效率改革措施,创新推出“弹性供应+动态适配”供地模式,初创企业可“先租后让”、成长型企业选“弹性年期”、工业项目可享出让金“分期免息”等政策。为超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广州方案”。
服务业开放持续升级,130项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8.5%。面对新业态发展中的旧规则“掣肘”,广州以制度创新疏通“堵点”。长期以来,含锂电货物要实现跨境运输,电池报告核验一直是个难题。广州为此制定国内机场收运新标准,开发“全球跨境电商带电货物数据服务平台”,运用AI与大模型技术实现智能核验,并首创“一次集中预审、多机场联合共享”的通关模式,让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国内航司走通跨境电商带电货物出口的城市。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何监管?作为2024年直播电商零售额全国第一的“中国直播电商之都”,广州发布了全国首个直播电商地方标准,出台广东省首个地方性规范经营指引清单,围绕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商家四类主体,梳理了28个事项、132条“避坑指南”,让直播电商“有规可循”。同时,建立新业态企业容错机制,建立直播电商“白名单”制度,探索培育“放心直播间”,让企业发展“有底可托”。
以需求为导向,让企业“轻装上阵”
改革的最终落点,是让企业感受到便利与温度。广州以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通过服务集成、政策直达、成本降低、环境净化的“组合拳”,助力企业发展“轻装上阵”、产业生态愈发繁茂。
以服务集成“减法”换来企业发展“加法”。今年5月1日,《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开始施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明确关联事项实现一次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证。目前,全市已上线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26个,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机动车年审换证”等广州特色“一件事”服务28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减少81%、办事环节压缩73%、办理时间缩短77%、提交材料精简61%。
企业成本的“痛点”正在被精准破解。针对企业融资难题,广州构建起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例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设立100亿元广州天使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堵点”正在疏解,广州海关推出跨境科研物资便利化措施,对纳入正面清单的货物免予提供国外官方检疫证书,优先办理检验检疫,让创新药研发“原材料”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
市场环境的“净土”不断筑牢。聚焦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这一领域,广州出台29项改革措施,通过加快推进“评定分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和评标定标机制、强化信用与智能监管等,切实“把质量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把腐败铲除掉”,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八年改革深耕,终见产业硕果。当前,广州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总量突破400万户,跃居全国城市第三。这一跨越,不仅折射出广州营商环境改革“三级跳”的“进阶之路”,更展现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与无限潜力。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