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9月,永新县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5.1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2.6亿元,两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3%,增速是全县规上企业产值的3倍。这个曾是工业“洼地”的县域,如今正以强劲势头在新兴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探寻其发展密码,源于一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链上多元赋能”改革。“链上党委”构筑发展根基、“链上平台”激活创新动能、“链上服务”优化产业生态,诸多改革要素如同精密齿轮般紧紧咬合,为永新县新兴产业装上高质量发展引擎。
一链一党委,党建引领强根基
山区县搞工业,不能零敲碎打,必须攥指成拳聚合力,以“组织链”赋能“产业链”。
为此,永新县在超纤复合新材料、锂电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三条潜力主链上成立产业链联合党委,由工业园区挂链班子成员任产业链党委书记,吸纳80余个上下游重点企业、涉企职能部门党组织为成员,链主企业党组织书记任副书记,“园区统筹、链主牵引、多方协同”的链式党建新格局就此构建,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红色堡垒”。
“党组织建在链上,难题破解就有了方向。”江西聚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涛对此感触颇深。7月中旬,负责集中供热的永新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因检修须停工一周,但聚星新材料有一笔发往越南的紧急订单。“订单延误要赔付一大笔违约金,当时急坏了。”何涛说。
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链党委得知情况后,迅速召集链上企业负责人开会,决定有旧锅炉的企业先自行供热,能调整生产计划的匀出部分产能支援急需的企业。最终,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江西晟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为聚星新材料保住6条生产线;10家企业自主启用备用锅炉;工业园区管委会连续施工两天两夜,抢接200余米蒸汽供热管道,确保生产不停歇。
截至目前,永新县链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7%,解决技术攻关、用地审批等难题50余项,党的组织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链一平台,科技搭台促创新
江西华昊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攻克高倍率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产品充放电效率超95%;江西泽晞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环保型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成本直降40%。这两个项目均入选2025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永新县科技破局之力由此可窥。
科技创新是山区工业“换道领跑”的核心密码。永新县聚焦新兴产业痛点,布局“一链一平台”科创赋能体系,以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布局为核心,推行“产业链+金融供应链+主题产业园”建设机制,并设立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华昊新能源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肯特化学有限公司入选江西第一批“数智工厂”。
让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的,是不断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平台。永新县开展产业链“红链行动”,推动华昊新能源与南昌大学合作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泽晞新材料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该县搭建高校与园区双向奔赴平台,推动吉安鑫戬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西科技职业学院设立“订单班”,江西雄屹皮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团队建立技术服务合作等常态交流,建立起人才结对联系跟踪培养机制。
今年上半年,永新县七大科创平台服务链上企业超15家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带动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3%,新增专利授权10余件,转化技术成果12项。
一链一配套,服务专班优环境
“去年贷款500万元,今年续贷增至900万元,不到一周就到账,刚好用来更新设备扩产能。”华昊新能源负责人吴新建笑道。
永新县摒弃撒胡椒面式的传统扶持,转向“一链一配套”的精准政策赋能,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薄弱短板,动态更新专属政策包。
推动金融机构设立“财园信贷通”,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企业。纳税金额5万元以上的企业均可申报,由工业园区担保,最高可贷1000万元,最快7个工作日放款,确保企业“资金血液”畅通。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为链上22家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超9230万元;普惠金融服务覆盖165家企业,授信金额3.42亿元,用信金额3.05亿元。
创新建立“一链一专班”服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每条重点产业链配备一支专属服务团队,由县领导牵头,成员涵盖审批、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供电等核心要素保障部门,辅以“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调度、办结销号”纾解机制,提供“一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套运行机制、一抓到底”的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各专班累计走访服务企业50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诉求6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