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金十月,稻菽金黄,江城的秋风中透着丰收的味道。
在武汉警营里,匠心引领+创新驱动的“双向奔赴”正在这个金秋结出累累硕果。近日,汉阳区公安分局成浩创新工作室、洪山区公安分局王清华数智赋能创新工作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张文昌公安警务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室被武汉市总工会评定为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据统计,武汉市公安局目前有荆楚工匠2人,大城工匠4人,省级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15个,支持服务刑事技术、毒品检验、交通管理、政务服务等多个战线,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用创新和汗水铸江城平安。
匠心引领 智创平安
10月22日晚7点43分,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当代国际花园物业经理孙亚萍在平安社区微信群里说道:“铂11栋广场音响分贝正常。”
“广场舞扰民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居民自觉遵守公约,分贝实时显示,物业巡逻提醒,在我们这已坚持了两年多,大家都很满意。”社区民警张文昌说。
张文昌说的公约其实来自社区里每周的“四方联席会”,警务室、社区、物业、居委会每周都会召开一次座谈会,研究小区的平安态势,商量平安对策。
张文昌管理的辖区有2个大型社区、4所中小学和300多家企业,实有人口约5.5万。
“年轻人多,人口密度大,人际摩擦的概率就高。”2023年初张文昌刚接任时就发现广场舞噪音扰民投诉高居不下,为此他组织开展“四方联席会”,在多轮商讨中,大家定下了公约,每天19至21点,在规定的地点跳舞,且声音不能超过65分贝。
2023年5月,第一处分贝监测系统建成,现场音量分贝可实时显示;2024年7月系统迭代升级,加入了远程提醒功能,一旦声音过大,现场的提示灯就会闪烁,警务室同时还能通过广播提醒;今年,张文昌又继续升级,在万科红郡小区引入声帘系统定向音响试点,声音只会在一定区域内传播。
这些由1.0到3.0的小创举还在迭代升级,让大妈们跳得带劲,居民们住得安心。
“原以为电动车被偷了,没想到是被你们保护起来了。”10月14日下午,张女士将电动车停在金融港地铁站附近,晚上10点发现电动车不见了,接报警后张文昌只打了一通电话就让张女士安下心来。由于电动车钥匙没拔,巡逻的安保人员将车辆推到了物业控制中心暂时保管起来。
“为了压降这类民生小案,我们组织开展‘四方联席会’一起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这种‘拔钥匙’行动我们已经坚持了近3年,辖区盗窃电动车警情几乎趋近于零。”张文昌边说边点开“电动车拔钥匙小队”微信群,记者看到23日凌晨2点48分,保安唐时盛又拔掉了一把遗落在电动车上的钥匙。
近年来,张文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有引领作用,有创新团队,有工作保障,有创新成果,有示范带动的公安警务与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室,精准破解各类隐患难题,探索平安社区建设新路径。
匠心克难 砺技成锋

王清华和团队成员在工作中。
“破案最难的是什么?”
“是快速摸清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新技术。”
王清华是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清华数智赋能创新工作室”致力于用新技术支撑基层实战,在网络世界里揪出幕后黑手。
今年5月,他们团队破获了全省首起利用“云手机”替代实物手机实施“网络水军”犯罪案。
“以前我们冲入犯罪窝点时,都是整面墙的手机,这次仅缴获6个‘黑盒子’和11部手机,但你别小看了这个‘黑盒子’,可以实现以一当十,开展犯罪和毁灭证据将更隐蔽。”王清华介绍,他们从辖区两个嫌疑IP入手,迅速研判追踪,打掉了一个3人通过社交平台为境外诈骗APP引流的团伙,当天就固定了“黑盒子”里的所有数据和2套代码脚本,成功为110多万网络用户挡住了潜在涉诈风险,目前案件还在深挖中。
近年来,身穿隐身马甲的“网络水军”从批量点赞到恶意举报,从虚假评论到陷阱引流,不断侵蚀网络生态。
今年8月,关山街派出所挖掘到一条通过二次元网站引流涉黄小游戏的犯罪线索,“王清华数智赋能创新工作室”迅速介入支撑,通过2条网上线索迅速锁定了辖区2名犯罪嫌疑人,他们通过境外服务器搭建二次元网站引流,实则推广涉黄游戏。
“往往这类案件涉及面广,很难挖到根,但我们不信邪!”经过三个月的持续追踪,青年骨干民警陈维琪、李迪深度分析淫秽游戏网站特点,使用大数据建模的方式从海量数据中精准锁定全国37名涉黄游戏网站运营团伙成员,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世界铸上一堵“防火墙”。
专业打职业,团队打团伙。这个平均年龄仅29岁的创新工作室,民警辅警13人中,近一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4人是公安部、省厅专家库成员。
“用新方法破解新难题,在破难题中锻造新能力,在迎接挑战中创造新机遇。”王清华说。
匠心传承 薪火不息
“守了一上午,终于逮着了……”10月25日上午11点,汉阳区分局网安大队教导员成浩正在电脑前,密切关注曾在汉阳砸车窗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夏某动向,听到电话那头知音警务站传来捷报,他兴奋不已。

成浩带领年轻民警开展案件复盘。
对于成浩和他的战友来说,只要“猎物”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范围,拿下是迟早的事。
今年9月16日,谢某在黄冈团风县入室盗窃现金9000余元及首饰若干,随后辗转省内多地,于9月22日来到武汉。成浩创新工作室接到预警指令后,团队迅速开展研判,发现夏某专挑城中村和拆迁工地躲藏,行踪飘忽不定。
“研判高手虽不用直击现场,但必须对现场了如指掌,这就需要有沉下心来的定力,心无旁骛地专研。”成浩对年轻民警说。
最终他们通过多维锁定,指导警务站在龟山北路一处拆迁工地锁定了谢某的行踪,9月26日一举将其抓获。
据统计,今年以来成浩创新工作室已精确研判进入辖区逃犯信息229人,指导所队站成功抓获逃犯113人,在他们团队中有一句口号,只要逃犯来了武汉,就必须请他们“喝茶”。
他们不仅是逃犯克星,还是迷失老幼的“北斗星”。10月8日凌晨,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龄老人离家后一直未归,家属焦急地赶到永丰派出所求助,成浩创新工作室民警接到研判支撑任务后迅速为现场警力“精确制导”,仅用3小时就将老人找到。
“成浩工作室现有民警12人,除了他以外,都是90后、00后,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干劲十足,收获满满。”刚30出头的李维是成浩创新工作室的中坚力量,因能力突出,今年被提拔为网安大队副大队长。
丁溢是团队中最年轻的“00后”民警,他眼中的成主任从不满足现状,始终保持着学习和创新的心态,探寻新的方法和路径,追求更加准确的研判结果,他在成浩身上学到了许多经验与启示。
今年以来,团队青年民警中有1人荣获三等功,3人荣获市局嘉奖。
“今年是我干刑侦的第29个年头,从当初追着线索跑到如今牵着数据线,希望用我的经验赋能年轻的后辈,一起跑出新时代的刑侦加速度。”成浩说。(徐飞、罗维舟、杨冰、徐天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