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供应链协同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杨治教授新书《制造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近日出版,汇集研究团队在制造企业供应商关系的最新成果,涵盖了供应商选择、创业阶段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供应商关系治理、供应商网络管理和中国制度环境下供应商关系管理等话题。
创业阶段,制造企业如何管理供应商?书中论述创业阶段,制造企业需要供应商深度参与其产品创新。新产品定型需要经过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新产品的每次迭代都需要供应商对零部件进行改进,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然而,此时制造企业采购量有限,很难给予供应商大量订单,因此供应商参与意愿很低。创业阶段制造企业,一方面要聚焦开发用户痛点的产品,提供吸引力的采购条件和借助投资者的供应商资源,以激发优质供应商的合作意愿;另一方面要选择规模中等,但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供应商形成合作联盟,以更好激发供应商的合作意愿。此外,还要降低新产品定制零部件的比例。
差异化管理供应商是否一定有利于制造企业绩效?人们普遍认为差异化管理供应商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进而有利于企业绩效。杨治教授研究成果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出发发现这一结论不完全正确。一方面差异化关系策略激发了供应商之间比较,为了获得制造企业优先采购或者更大订单,供应商们会竞争性提升服务制造企业水平,这有利于制造企业绩效。但是,差异化关系策略也显示了供应商地位不平等地位,破坏了供应商网络团结;在需要供应商紧密配合的任务中,差异化关系策略会负面影响制造企业绩效。这一发现纠正了我们对差异化管理供应商的偏差认识。
中国制度环境下如何管理供应商?中国产业门类齐全、且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中国供应链体系对国外制造企业越来越有吸引力。然而,在中国特有制度环境下,外资企业如何有效管理中国供应商呢?图书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构为国家制度逻辑和市场制度逻辑并存的制度环境。市场制度逻辑强调效率、利润最大化;国家制度逻辑强调安全、社会目标。国有企业供应商更多程度受国家制度逻辑影响,民营企业供应商更多程度受市场制度逻辑影响。这两种制度逻辑在某些情境会对制造企业产生矛盾需求,这给制造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带来挑战。图书进一步提出跨制度社会控制策略,强调与不同制度属性供应商同时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制造企业应对这两种制度逻辑的矛盾需求。该成果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制度环境管理供应商提供了宝贵建议。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