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再次镌刻下时代印记。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5年,中国北疆内蒙古围绕战略定位,以转换动能的勇气挺进高质量发展赛道,以自强不息、兴业筑基的使命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华丽转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5年的辛勤耕耘中,内蒙古留下了什么?
这是2021年的内蒙古发展场景:巴彦淖尔市农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鄂尔多斯市煤制油浓盐水结晶分盐项目投产;包头市萤石资源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利用……
这是2025年的内蒙古发展场景:乌兰察布市南瓜子畅销60余国;全区高标准农田及“吨粮田”建设深入推进;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全面投产……
5年,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内蒙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与成效。
依托高标准农田加持,通辽市探索出传统农业降本增效新模式。
“青贮玉米、青贮黄豆平均亩产6080.05公斤!”2025年金秋时节,农业专家现场公布的最新测产数据,标志着通辽市科左后旗“青贮玉米—黄豆”复合种植模式大获成功。
受益于科技创新及尖端技术支撑,内蒙古传统钢铁制造业再创奇迹。
2025年8月,由包钢自主研发、适用于时速400公里列车运行的钢轨开始批量生产。
“包钢已建成覆盖高铁钢轨、重载铁路钢轨等在内的全系列钢轨产业体系,实现世界主要钢轨全覆盖。”包钢股份营销中心重轨销售部经理于宝说。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发展航船乘风破浪。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重头戏,在内蒙古持续上演。
挂斧停伐后,不折不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闯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我们打造出生态旅游、林业碳汇等产业,实现了由‘卖木材’向‘卖绿色’转型,也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力量。”内蒙古森工集团总经理恩和特布沁说。
截至今年7月底,内蒙古森工集团金河冷极村项目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5.45%;今年国庆、中秋节假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2.25%。
更激动人心的转型奇迹,还在后头。
受益于产业链、创新链“联姻”,经过“十四五”以来的努力,站在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制高点上,内蒙古张开双臂拥抱未来。
目前,内蒙古已形成煤制油、煤制服装服饰原料、煤制碳纤维等多条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实现“一块煤到一桶油、一匹布、一束丝”的产业“蜕变”。今天的内蒙古,一块块煤炭历经多次“蜕变”,其价值已被重新定义。
包钢围绕“稀土+钢-稀土钢产品”这一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现已形成66个品种、近300个牌号的稀土钢产品。
……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铸就不朽丰碑。历经“十四五”以来的传统产业转型,一个结论格外醒目:在转换动能、兴发展之业中,内蒙古已完成一次改写前途命运的华丽转身!
生动实践: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转换动能、兴发展之业,靠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地区挺进现代化的必答题。
面对发展叩问,内蒙古给出的答案不仅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更有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集通铁路全线进入电气化时代,呼和浩特至通辽客运时间缩短6小时;集大原高铁全线贯通……新兴交通运输业的崛起,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铺路。
全区实现企业上市连续5年不断档,新增上市企业多在新兴产业领域深耕多年,为内蒙古借助资本市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出一条又一条“输氧”通道。
回看“十四五”以来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内蒙古转换动能弥足珍贵、载入史册。
实践之路上,总投资近千亿元、我国规模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项目在内蒙古开工,项目投运后年送绿电超过200亿度,年节约标煤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锡林郭勒盟新能源装机突破2200万千瓦,年发绿电超过400亿度……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正在重构前途无量的内蒙古经济版图!
实践之路上,内蒙古“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和“以林阻沙、增草锁沙、产业治沙”模式名扬世界,库布其沙漠长约400公里、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正在成形,乌兰布和沙漠长400里、宽1200米的固沙带全线贯通,治沙区成为“绿进沙退”的旅游区和风电产业、有机奶业及生态种养业项目区,群众产业化收入持续增长……内蒙古以惊艳世界的治沙模式迈上绿富同兴的康庄大道!
实践之路上,内蒙古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投产,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下线,自治区构建形成“风光绿电—绿色氢氨—绿氢氨发电”的全绿能产业链……内蒙古凭风光与氢氨耦合共生翻开绿能生产的崭新一页!
实践之路上,内蒙古借助丰富的风光资源及“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优势,大力发展绿算全产业链,和林格尔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80%以上,领跑全国;依托强大的绿色算力,自治区围绕人工智能推进全产业链智造……内蒙古算力产业与绿电产业“牵手”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
实践之路上,内蒙古首家测风激光雷达生产企业投产,三款雷达完成组装;今天的内蒙古,无人机在沙漠上空播撒草籽、在电网沿线巡检线路、在农田上空喷淋农药,已不是什么新奇事……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服务,勾勒出内蒙古以低空经济赢得高质量发展明天的雄心壮志!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走过即将收官的“十四五”,可以发现:转换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是内蒙古经济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昭示希望:经济转型继往开来
“十四五”的5年即将过去。
此时此刻,我们无法忘记:这5年,在转换动能、兴发展之业的路上,内蒙古收获了一笔阔步新征程的宝贵财富。
这条路上,内蒙古以绿富同兴为切入点,在黄河“几字弯”构筑起80万亩光伏治沙带、420公里锁边林草带,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实现15个旗县流动沙地全部歼灭,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区完成生态治理729.3万亩,完成“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面积6688万亩,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志在永续发展的远大抱负,向时代交卷!
这条路上,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投产,全球最大容量的构网型储能样机在内蒙古问世,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球最大的100%绿电制氢生产线在内蒙古落地,全球链条最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全球最大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落地内蒙古,全区新能源装机超1.5亿千瓦并居全国首位……内蒙古以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驰而不息挺进新型工业化赛道的铿锵步伐,向时代交卷!
这条路上,全区农业机械化率已超90%,建成高标准农田超6000万亩,2/3以上粮食产自高标准农田;全区建成“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牛奶产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兴安盟大米、科尔沁牛肉等上千种农畜产品俏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名优特新农产品增至720个,居全国第一……内蒙古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农牧业现代化硬支撑的行动,向时代交卷!
这条路上,受益于动能转换,内蒙古20个对外开放口岸和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持续扩容,共同形成向北开放立体式“黄金通道”;全区进境资源落地加工产业持续壮大,形成煤焦化工、粮油深加工等8大类落地加工产业;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与全球158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推动开放发展中,内蒙古以打通货畅八方“任督二脉”、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使命担当,向时代交卷!
这条路上,鄂尔多斯市成功开展大型无人机货运环线试飞,包银高铁、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即将投运;以电商经济、会展经济、首店经济、文旅经济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全区建成79个数据中心项目,算力规模已增至19.1万P并居全国第一,高技术服务业强势崛起……内蒙古以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果敢,向时代交卷!
时间有分量吗?时间本无分量。然而,因转换动能、兴发展之业催生的高质量发展“蝶变”,让内蒙古即将走过的5年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这分量,是写进史册的稳中求进。
“十四五”前4年,内蒙古经济年均增长6.1%;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历经“十四五”以来的风雨征程,“十五五”期间的内蒙古将如何兴发展之业、开发展新局?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区内转换动能压力不减等重大考验,在今年10月下旬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上,内蒙古作出继续推动经济转型的抉择与回答: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每一次收获,都凝结着奋起自强的力量;每一次抵达,都蕴含着继往开来的激情。沿着昭示希望的抉择指向,我们坚信:内蒙古发展之船必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杨威)
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