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鸿儒
一杯印着“治愈”的咖啡,一个丑萌的解压玩具,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看似简单的消费背后,涌动着年轻一代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巨大风潮。
在上海,大学生李昊随身携带一个拳击反应球,他称之为“情绪充电宝”:“心情焦虑时,我就会戴上头带,击打弹力球解压。”而在北京中关村,00后软件工程师刘畅的手机里存有20多个解压玩具购买链接:“每天工作加班之余,捏捏乐的‘咯吱’声最让我放松。”
情绪消费——这种以情感满足为核心的新消费形态正迅速崛起。《情绪消费崛起: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情绪释放成最大卖点
在重庆,一家名为“窗口有笑脸”的咖啡店一年内拓展了近30家门店。其快速扩张的秘诀,在于精准契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采用“零接触”扫码点单与窗口笑脸服务,让情绪释放成为最大卖点。
如今,情绪消费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指消费者以获取情绪价值为核心目的的消费行为,旨在通过消费获得心理慰藉、情感释放或自我认同。复旦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了“情价比消费”的概念,指出青年消费不仅关注商品性价比,更重视其带来的情绪价值。
“情绪消费的兴起是社会、经济、文化与技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当今快节奏生活与职场竞争加剧,催生对即时解压与心理慰藉的需求,消费成为获取情绪价值、缓解孤独感的重要途径。物质满足后,消费者转向追求自我表达与情感认同,愿意为文化归属、身份认同等精神价值买单,推动消费从“实用”向“悦己”转型。此外,社交媒体、算法推荐与VR、AI等沉浸式技术重构了消费体验,通过精准触达情绪痛点、创造虚拟陪伴场景,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消费既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因此培育新消费既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迭代升级的有效手段。”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梁峰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情绪消费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一是激发潜在需求,通过即时零售、在线教育、直播电商、国潮文化等新型消费模式带动消费市场的规模扩大。二是由于消费新场景大多以服务方式提供,因此可以促进消费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三是消费新场景为AI、大数据、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提供了“试验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如智能驾驶、无人配送、具身机器人等产业都在试验中一步步地发展与壮大。“从民生角度来看,消费新场景顺应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趋势,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市场发展迎风口
南昌红谷滩金街,一条数十米的长队在霓虹灯下格外醒目。他们期待的是一款新晋网红产品——奶皮子糖葫芦。“我今天排了快半个小时的队,一大早就赶了过来,结果人已经非常多了。”消费者李秀丽望着其他人手中已经买到的奶皮子糖葫芦,难掩期待,“明天要来得更早一些。”
或许这串糖葫芦终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失去热度,但年轻人寻找情感共鸣、实现自我表达的旅程不会停滞。
因此,王鹏建议企业深度洞察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将情绪价值融入产品设计,赋予商品符号化意义,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他表示,企业可以融合线上线下体验,通过主题活动、个性化服务与虚拟技术增强情感互动。“此外,还可以打造兴趣社群,如国潮、潮玩等,聚合同好,形成圈层归属感,将消费行为延伸为文化体验。”王鹏表示。
在规范发展方面,他建议相关部门完善行业标准,明确服务边界与权益保障,避免虚假宣传与不合理定价;加强监管,打击隐私泄露、不正当服务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引导理性消费,通过教育提升公众认知,避免过度依赖虚拟满足,鼓励现实社交与健康生活方式。
“在科技赋能、精准定位等诸多推动因素外,还需意识到‘持续’才是场景,短暂只是热点。对于企业来说,应定期研究消费趋势,在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端持续发力,不断迭代场景内容和服务,持续优化体验,提升盈利能力。”梁峰说。
(责任编辑:王婉莹)
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便携式:小型背包伪基站】
价格13000usdt。小型便携式1个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价格16000万usdt。小型便携式2个运营商版,包含8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七八千条。
【车载式:车载2个运营商全频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2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更高端定制生产。需要更高配置的4G/5G伪基站,单独定制生产即可【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