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揭示了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即当面对真实世界的多样事物时,只有同时把握到不同对象存在的普遍性前提和特殊性根据,才能进展到具体性环节。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代表着一种社会普遍性的话,那么由于各个国家存在明显的国情差异,也就表现出种种社会特殊性。因此,对于要推动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必须学会熟练地将普遍性真理认识应用到不同的历史时空场域之中,关注不同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并努力回应特定国家的社会发展要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致力于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思想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研究中国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问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由前现代国家逐渐发展为现代化国家,大跨步地跟上由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变革带来的“世界历史时代”。在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能用抽象的逻辑来代替生动的历史,不能陷入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必须在实践中领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考察一个民族国家的实际国情会看到,其历史文化往往是其中最内核也是最特殊的部分。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是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因此,在经历了百年社会思潮的激荡之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让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中国人民,在中国人民心中扎根,必须将马克思主义话语熔铸到人们的集体生活体验中,融汇进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文化传统中。思想理论界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宣扬,主要侧重在社会批判和理性实践向度,而忽视了文化意识和感性生活的向度。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一种根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思想资源,才能够真正做到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本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亲和关系。从价值关怀来看,马克思主义内含的人本主义与中国文化精神中的敬天爱人态度是相通的。马克思反对西方哲学沉迷于抽象的概念思辨,努力构筑超感性世界的形而上学进路,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感性世界”以及“感性的人的活动”,关心“现实的人”的生存处境。中国文化没有西方那种根深蒂固的二元论传统,缺少在语言逻辑基础上展开理性思辨的兴趣,更多体现着世俗向的伦理精神,关注芸芸众生现世生命的安放。从思想旨归来看,马克思主义要求介入社会生活过程的实践姿态与中国传统文官政治的经世济民追求高度契合。马克思主张跳出经院象牙塔,充分解剖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总体性社会批判和社会实践。而中国文化向来重视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塑造作用,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足而识礼节”,并且一贯主张政治家的使命在于不断调整分业众民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从学术体系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框架可以会通中国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体系。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