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市三伏潭镇三湾村举办首届“三湾花开”公益丰收节。这片热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景图。而在这幅画卷的背后,活跃着一群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年轻创业者的身影。他们以科技为犁,以梦想为种,将课堂所学深耕于这片“硒望”的沃土,让“三湾花开”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鲜活样本。在丰收节的签约仪式上,华中农业大学的农场负责人马则傲与多家机构团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华农花墨香黑米种植示范区”,一种由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精心选育、富含硒元素的江汉水稻长势喜人。这片示范区不仅是新品种的展示窗口,更是华中农大创业学子们的“试验田”。他们在这里监测土壤数据、调整种植方案、优化水肥管理,将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与推广。“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种出好的农产品,更是要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小李表示,“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成就感。”
三伏潭镇作为“富硒小镇”,其独特的土壤资源是上天赋予的宝藏。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是摆在当地农业发展面前的关键课题。华中农大的创业团队,正是破解这一课题的“智囊团”与“先遣队”。
在“富硒有机江汉大米示范区”和“贝贝南瓜高产示范区” ,团队系统引入了“硒元素生物强化技术”。他们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与品种搭配,精准调控农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与转化,确保了农产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硒含量稳定、安全高效。这套技术体系,使得“三湾花开”出产的江汉大米和贝贝南瓜,在品质和营养价值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迅速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明星产品”。
在“新品种农产品试验区”和“特色水果萝卜示范区”,团队还引入了抗病性强、风味独特的新品种,并配套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一套完整的绿色生产技术。这不仅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更显著增加了亩产效益,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华中农大学子们深刻理解到,现代农业必须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在“三湾花开”的规划与建设中,他们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丰收节上揭牌的“湖北省乡村休闲垂钓基地”,其规划和运营背后就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学子的智慧贡献。他们参与了基地的水体生态养护、特色鱼种引进等工作,使其成为一个集休闲、竞技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亮点项目。
创业团队深度参与农场“捉鱼抓鸡体验区”“农家乐”等项目的策划,将传统的农业生产环节转化为极具趣味性的旅游体验项目。这种“农业+旅游+教育”的模式,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消费,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更极大地提升了“三湾花开”的品牌知名度与综合效益。
“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项目,更是一份对土地、对农民的情感。”团队负责人马则傲在受聘为“仙桃市富硒农产品推介大使”后动情地说,“我们的创业梦想,就是与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共同探索一条依靠科技、充满活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李金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