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吴诗敏、冯雨欣)10月13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届世界意大利语周活动在中国多地举行。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校长瓦莱里奥·德·切萨里斯来华参加相关活动,活动期间,他就意中教育合作、文明互鉴与青年交流等话题接受人民网专访。
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校长瓦莱里奥·德·切萨里斯。人民网 吴诗敏摄
本届世界意大利语周以“意语世界无国界”为主题。面对正在学习彼此语言的两国青年,德·切萨里斯寄予厚望。“我给学生的首要建议就是走出去。”他认为,只有通过实地体验、交流,才能真正触碰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核,而这正是“意大利语无国界”这一主题的核心所在——让语言成为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桥梁。“我希望意中两国青年通过语言与文化交流,让这份‘超越国界’的友谊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目前,中国有26所本科院校开设意大利语专业。结合多次与中国高校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德·切萨里斯指出,学生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习语言的学生必须有机会亲赴意大利,在当地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佩鲁贾是接待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不仅专注于意大利语言文化的教学,更以热情的姿态欢迎每位中国留学生。”
在谈到当前中意教育合作的亮点时,德·切萨里斯认为,语言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相遇的契机。“两国青年在互动中彼此相识、相知。这种相遇有助于消除偏见,促进理解。”他表示,意大利和中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国家,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为了深化友谊,我们需要不断扩大双向交流。不仅让更多中国学生赴意学习,也让更多意大利学生到中国体验。”
在他看来,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推动和平交往与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我们身处一个亟需合作与理解的时代。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而人民之间的友谊正是消弭误解、促进和平的关键。”他说,“大学汇聚了年轻一代,正是他们即将承担起未来的使命。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在积极交流中学会彼此尊重,理解文化差异。”
去年11月,德·切萨里斯跟随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访华,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这表明,意中两国之间的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同样建立在高校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之上。”
2025年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作为历史学教授,德·切萨里斯还特别强调历史认知的重要性。“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就如同了解一位朋友的过往。要真正深化友谊,就必须了解彼此的历史脉络、历史长河中的重大议题和二者的共同记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它的现在与未来,明白如何深化、延续这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