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帮忙制定服务方案,志愿者每月上门陪我唠家常、量血压,很周到!”说到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肖湾街道机车社区的“银龄关爱”服务,独居老人王桂兰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是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红纽带”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基层治理“需求多元、力量分散”的痛点,紧盯“社工强专业、志愿扩覆盖、融合提效能”目标,以“骑行先锋志在商圈”“铁四院社区铁管家”“机车社区服务赋能·活力共生”“育红社区校圈共治”四大项目为抓手,破解“社工单打独斗、志愿服务零散”的难题,让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同频共振,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让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拧成“一股绳”
“以前小区路灯坏了没人管,现在找‘铁管家’准没错!社工定方案,志愿者跑现场,不到三天就修好了。”铁四院社区居民刘先生感慨地说。
推动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党建是不可或缺的“定盘星”。
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从机制建设破题,构建起“三级联动、分工协同”的组织体系。成立由部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专班,联合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月会商、季调度”工作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负责需求对接,专业社工聚焦方案设计与能力培训,志愿者专注服务落地与民情收集,彻底打破“各自为战”的壁垒。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纳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在四大项目中建立“党员社工带头、党员志愿者示范”的队伍模式,仅铁四院社区“铁管家”队伍里党员占比就达到40%。整合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资源,建设“资源需求对接库”,为社工设计服务方案、志愿者开展活动提供坚实支撑。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社工的“专业规划”与志愿者的“落地执行”形成完美互补。截至目前,襄州区四大项目组建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队伍28支,解决群众诉求1200余件,服务响应速度较以往提升60%,让“两股力量”拧成了服务群众的“一股绳”。
专业赋能强本领,让志愿力量“精服务、善服务”
“以前送餐时看到路面上有问题,不知道咋处理;现在社工教我们当‘社情观察员’,发现井盖松动、垃圾堆积等现象后,通过‘先锋联络群’上报。”襄州区民发商圈外卖骑手唐展翔说。
志愿服务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专业指导。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社工的专业优势作为提升志愿服务质效的关键,构建起“定制培训+跟岗指导+反馈优化”的赋能闭环。其中,为“骑行先锋”队伍开展“六员”(宣传员、观察员、监督员、调解员、服务员、信息员)能力培训,社工现场示范如何快速记录民情、规范上报问题;为机车社区“银发志愿者”细致讲解老人照护、应急处理技巧,确保服务既贴心又安全;实行“社工跟岗指导”,让铁四院社区社工全程参与“铁管家”的日常巡查,指导志愿者如何与居民沟通、处理复杂诉求;建立“民情反馈—方案优化”机制,针对志愿者收集的群众需求,社工每月汇总分析,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让志愿者的一线观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专业赋能让志愿服务队伍从“愿意服务”转向“精服务、善服务”。截至目前,襄州区围绕四大项目开展社工培训36场,覆盖志愿者1500余人次,志愿服务问题解决率从75%提升至92%,群众满意度高达98%。
项目落地促融合,让“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育红社区校圈’里的老师志愿者会辅导孩子做作业,社工还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上班时不用为孩子的事分心!”育红小学学生家长李女士的这份安心来自“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精准联动。
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项目为载体,让社工的“专业设计”与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深度融合,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针对新就业群体,“骑行先锋志在商圈”项目由社工设计“民情收集+特色服务”双路径,志愿者负责日常巡查上报,社工对接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同时开展“禁毒宣传随餐送”“暑期公益托管”等活动,累计服务骑手和商圈居民超6000人次。“铁四院社区铁管家”项目由社工制定“问题收集—方案设计—志愿落实—居民评价”的闭环流程,志愿者负责楼道清理、设施巡查,社工协调维修资源、化解邻里矛盾,目前已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机车社区服务赋能・活力共生”项目由社工制定“银龄关爱”“童伴守护”两大服务清单,医疗志愿者每月为300余名老人体检,大学生志愿者开办课后托管班,服务覆盖社区80%的特殊群体。同时,针对家校社协同难题,社工精准链接学校、商户资源搭建“校圈共治”项目平台,组织教师志愿者辅导孩子做作业、商户志愿者讲安全课,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惠及学生500余人,推动三方从“各自为战”转向“同向发力”。
项目化的融合模式,让“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从“简单叠加”走向“效能倍增”。截至目前,襄州区开展服务活动830余次,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襄州区委社会工作部表示,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社工赋能志愿、志愿延伸社工”的良性互促机制,推动这一融合模式向更多领域拓展,让基层治理既有暖心服务,更有专业深度。(韩犁夫、赵华飞、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