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专班对风险清单进行核验。李豪摄
秋意渐浓,鄂西北山区层林尽染。在十堰市的各个烟叶收购站里,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正有序展开。评级区内,一片片金黄的烟叶在验级台上铺开,评级员专注地查看烟叶的色泽、油分和长度;司磅区前,一辆辆载满烟叶的农用车依次过磅,司磅员仔细核对秤上数字,确保准确无误。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个收购站的忙碌中透着一份特别的从容。“以前每到收购季,心里总是绷着一根弦,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
智慧防控,下好管理“先手棋”

收购人员检查设施设备。谢春妮摄
“过去我们就像‘救火队’,哪里出了问题就往哪里跑。”“问题发生了才去处理,既影响工作效率,又损害企业形象。”风险管理专班成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为破解“事后救火”管理难题,十堰市烟草专卖局主动下出“先手棋”——用创新思维构建了一套覆盖收购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识别—核验—推送”为核心理念,将风险管理从“事后救火”转变为“事前预警”,真正下好了风险防控的“先手棋”。
画地图——让风险“看得见”
专班成员历时3个月,走访了烟叶部门、基层烟叶站,形成了一份详实的风险清单。
在基层烟叶站,专班成员发现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在收购现场管理环节,发现烟叶对照样品会存在更新不及时、交售轮次安排不规范等问题。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很小,但直接影响收购工作的公平公正。”
通过对“收购管理”和“调拨管理”两大板块的系统梳理,专班精准识别出多个关键风险点。在收购管理环节,重点关注“收购四员”的规范聘任、设施设备的合规使用、收购现场的秩序维护、质量重量的准确把控,以及打包入库的规范操作;在调拨管理环节,则着重排查运输监管、集并抽检、分类入库和调拨出库等流程风险。
“这份清单就像一份‘藏宝图’,不过我们标记的不是宝藏,而是所有可能‘踩坑’的地方,为风险防控工作明确了目标。”专班负责人表示。

收购人员检查设施设备。谢春妮摄
挤水分——给清单“瘦身健身”
清单绘制完成,但考验才刚刚开始。“纸上谈兵不行,必须到一线去验证。”冒着盛夏的酷暑,核验小组开始了他们的“挤水分”之旅。
在基层烟叶站,核验小组对清单内容进行了逐一验证。他们发现,有些风险点在实际情况中已经通过新的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控制,比如“不严格执行合同签订、发放制度,致使合同被代签、冒领”基础信息档案电子化的实施,逐步取代纸质化档案,使得合同签订不规范现象大大减少。
通过深入基层的实地核验和专业精准的案头研判,风险清单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在的清单更加精炼、管用,”参与核验的成员说,“就像给清单做了次精准的健身,去掉了赘肉,练出了肌肉。”
发预警——让防控“在指尖”
九月,随着烟叶收购工作拉开帷幕,一套基于轻流低代码平台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开始发挥其分阶段、精准化的预警效能。该系统并未一次性推送所有风险点,而是根据烟叶收购工作的节奏,分三次进行定向推送,实现了全过程的风险管控。
第一次推送:收购前的事前预警。在烟叶收购正式启动前,系统向所有相关岗位人员集中推送了基础性、通用性的风险提示。事前预警相当于一次全员岗前风险培训,让收购工作从思想上提前绷紧了弦。
第二次推送:收购中的过程管控。进入收购高峰期后,进行了第二轮精准推送。此次推送更侧重于动态和易发风险,如“防止约时定点交售执行走样”“关注过磅数据异常”“加强成件入库规范”等,以风险导向规范操作行为。
第三次推送:收购后的复盘优化。在本年度收购工作结束后将结合收购实际运行情况与发现的新问题,生成了第三轮推送,对风险清单进行修正与更新,真正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优化”的闭环管理。
从摸索前行到心中有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这条用创新思维铺就的风险管理之路,正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在这张智慧防护网的守护下,新一年的烟叶收购工作正朝着更加规范、高效、透明的方向稳步前进。(谢春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