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草帽、一个水壶、一辆摩托车,穿梭在村组之间,动员群众支持汤湖镇茶海温泉特色小镇改造项目的征迁工作,这是遂川县文化旅游广电局二级主任科员肖团生的日常。2024年,他以征迁进度与群众满意度“双第一”的成绩,成为遂川县推动职级干部从“身份有位”向“实干有为”转变中的先锋。“只要肯扎根下去,职级干部一样可以大有作为!”肖团生的感慨,道出了该县一大批职级干部的共同心声。
“提拔无望、退居二线、等待退休”曾经是遂川县部分职级干部身上的“刻板标签”。如何激活这一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人才“富矿”,让职级干部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光发热?当地以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给出回答。
从“身份赋闲”到“因才设岗”
“破解职级干部管理难题,关键在于扭转‘职级晋升即是终点’的陈旧观念,核心是搭建与其能力经验相匹配的干事平台。”遂川县委组织部综合室干部兰清华向记者介绍。
针对这一痛点,遂川县委精准施策,围绕打好打赢“十大攻坚战”、推进“六大升级行动”核心任务,梳理发布年度重点项目、难点问题清单。职级干部可根据自身专长、工作经历“揭榜”领题,经组织评估后组建专班攻坚。肖团生正是凭借其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熟悉汤湖镇情村况的优势,加入汤湖项目征迁专班。
该县对具备特定领域专长的职级干部,设置了党建指导员、综合督导专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专业岗位,明确职责清单和考核目标。同时,遴选政治素质好、经验丰富的职级干部担任年轻干部“成长导师”,签订帮带协议,在项目建设、矛盾调处、基层治理一线进行“手把手”传帮带,落实好“导师帮带”传承工程。目前,该县共有100余名职级干部与200余名年轻干部先后结对,有效促进了经验传承与队伍融合。
从“管理真空”到“闭环激励”
让职级干部“有位”之后,如何确保其“有为”?遂川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干部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起“组织部门+用人单位+项目专班”三方联动管理评价机制,定期对职级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纪实评价、量化评分与动态反馈,构建起了一套导向鲜明、管理闭环的激励约束体系。今年以来,40余名职级干部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10余名职级干部获得激励晋升职级,2名职级干部转任实职领导干部。
“纪实评价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实打实的业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组织看得清清楚楚。”在该县重点项目一线的县供销社四级主任科员肖小春表示,纪实评价量化评分机制让他们的工作成效有了更直观的衡量标尺。
从“个体突围”到“群体跃升”
职级干部管理的创新实践,释放出强大的“乘数效应”。
近两年来,该县有152名职级干部活跃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党建指导、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攻坚一线,助力全县重点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职级干部丰富的治理智慧和实践经验,通过“导师帮带”、专业指导等方式加速向年轻干部传递。在“导师”县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易洪的指导下,该县90后干部刘茜积极参与信访案件化解,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深得群众好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示范效应,有力带动了全县干部队伍作风转变。“退岗不退责,有位更有为”的理念深入人心,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
“管好用好职级干部,是盘活干部人才资源、提升县域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招。通过探索证明,制度设计有温度,管理使用有精度,激励约束有力度,职级干部就能从‘沉淀资源’转变为‘活力源泉’。”遂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康翰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