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离小区大门只有十几米,车辆却挪不动,眼睁睁看着前面堵成停车场。”南昌市红谷滩区联发江岸汇景社区居民张华回忆起曾经的汇景路,眉头紧锁。这条仅454米长、7米宽的单行道,曾是周边2521户居民的“心头刺”。
记者了解到,这条短短的道路曾给周边居民带来大大的烦恼。今年1至8月,这段道路产生的报警竟达354次,平均每天都有人报警。246起交通事故、108次拥堵求助,68起12345投诉工单中,超50起直指夜间双侧停车导致道路“瘫痪”。当两侧停满车,通行宽度被压缩至3米,夜间行车如同“走钢丝”,剐蹭、拥堵成了家常便饭。
一条7米宽的道路,到了夜间成了居民的停车场。联发江岸汇景社区党支部书记熊楚说:“十七年前设计时哪想到今天这么多车?2521户只有926个车位,不停在 路边怎么办?”停车刚需与通行安全的矛盾,让这条道路不堪重负。
“如果只是不允许居民在此停车,拥堵问题可以解决,但群众停车需求怎么办?”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红谷滩交警大队一中队负责人徐永华说,要解决这条路的问题,不能光靠简单的执法处罚。
借南斯友好路改造契机,徐永华协调属地政府,在小区北门旁空地上建设58个停车位,填补了停车位的部分缺口,随后又在汇景路、岭口路推出“错时停车”政策,允许车辆在规定时段单排顺向停放,释放有限空间。
“在缓解停车难问题后,我们开始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徐永华表示,他们在汇景路西侧增设护栏杜绝双侧停车,保障了基本通行宽度。“停车不堵路、行车有保障”从口号变为现实。
如今,走在汇景路上,车辆沿护栏单排停放,道路虽窄却畅通有序。“以前开车从这经过很艰难,现在停车有位、行车有路。”在旁边写字楼上班的李勍感慨。熊楚直言:“真心感谢徐永华队长为民办实事,安全与便利能兼顾了!”
红谷滩交警大队将持续优化管理,同时呼吁市民配合维护秩序。一条454米的道路治理,映照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温度——当职能部门主动向前一步,当居民理解配合一分,“堵心路”就能变成畅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