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药品、医用耗材配送后“回款难、回款慢”,是困扰药企的一大难点、痛点。
“江西医保基金与药企直接结算近300亿元,结算周期从180天压缩至30天。”9月2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文推介江西的做法。那么,江西是如何让药企回款提速的?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困局:药卖了,回款慢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本该是经济领域的基础结算原则。但对许多药企而言,药品卖给了医院,货款结算却遥遥无期。“回款慢、回款难”成了药企发展之痛。
国药控股江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兵兵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传统的货款结算模式,即药企先供货,医院用完、患者结算、医保拨付报销款之后,医院才有钱结给企业。由于医院现金流差异大,药企往往要等3到6个月才能拿到货款,个别医院甚至拖延1年以上。
徐兵兵说,现金之于药企,犹如氧气之于人体,毕竟企业利润只是账面上的数字,现金却是企业每天能不能开门、发工资的关键。医院“赊账”,不仅影响药企利润,还挤压药企的研发投入,最终影响百姓使用质优价宜的药品。
破局:医保基金直付药企
为破解药企“回款难、回款慢”难题,我省决定打通医保基金与药企直接结算路径,变“后付制”为“直付制”,并在医保、医院、药企的结算链条中加入周转金。
那么,周转金从何而来?我省在探索中给出答案:从医保基金中划出一笔钱,作为预付款“蓄水池”,即按照中选药品医用耗材年度预算及国家谈判药品上年度实际采购金额的30%,从医保基金财政专户把钱拨付到医保经办机构代保管账户作为周转金,形成医保直接结算“资金蓄水池”,一边按月向药企直付货款,一边按月向定点医疗机构回收资金。
“过去是医院‘吃饭’后买单,现在是医保先付账,医院再还钱。”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负责人蒋光明介绍,为确保30天内完成支付,我省建立严格的流程,即医疗机构每月5日前上报采购量;每月10日前省价采中心核验数据,并发送账单至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每月15日前,医保经办机构直接将货款付至医药供货企业,全流程严格控制在30天内。历经5年深耕,药企“30天回款”在江西已成常态。
新局:百姓成最大受益者
我省医保基金与药企直接结算政策的落地,让药企如释重负。“180天变30天,5年带来资金收益超3000万元。”徐兵兵表示,医保基金直接与药企结算,有力保障了集采中选医药企业的资金及时回笼,药企的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释放的现金流可投入研发,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目前,江西集采药品耗材及国谈药已实现直付全覆盖。截至2025年7月,累计结算金额达296.42亿元。
“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蒋光明表示,医保基金直付机制,使药企聚焦“研发好药”而非“催收账款”;让医院摆脱了“垫资”困扰,可专注“提升疗效”;医保无须再当“二传手”,能更好发挥“战略购买”作用,让医保基金高效用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