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0日讯(记者 成琪 魏金金)9月20日,由中国生产力学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指导,中关村人才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高科技企业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北京拉开帷幕。自2025年5月12日启动以来,该大赛共吸引数百家单位、超过3万名选手报名参与。经多轮选拔与激烈竞争,最终有315名班组长、133名精益经理和27名检验检测人员成功晋级总决赛。
中关村人才协会人才培养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谷云盛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中关村人才协会人才培养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谷云盛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大赛不仅是管理技能的竞技平台,更是推动高科技企业管理创新、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重要载体。他希望借此激发更多企业加大管理创新投入,为我国高科技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夯实基础。同时,他也鼓励选手以大赛为起点,持续提升综合能力,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再创佳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企业与班组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班组委副主任委员乔东作动员讲话。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企业既迎来效率革命与发展机遇,也面临传统管理模式、组织形态与文化根基的全面挑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企业与班组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班组委副主任委员乔东在动员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倒逼企业管理能力与文化体系全面升级。面对新形势,必须从管理机制、文化培育、能力建设等多维度构建系统化应对策略,推动精益管理与班组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精益管理与班组文化须确立新的价值坐标与实践准则,以更高水平回应时代要求。”
乔东强调,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文化挑战,关键在于构建“企业文化引领、职工文化支撑、班组文化落地”的三级协同文化体系,实现有机联动与同频共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的核心,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需大力弘扬,这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点,更是推动管理升级的精神引擎。
第四届高科技企业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悉,大赛赛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形成完整的能力评估体系。班组长赛道通过“数字实训+命题答辩”等方式,全面考察团队协调与问题解决等实战能力;精益经理赛道注重“认知+实践”综合评估,覆盖从基础工具使用到全价值链构建的多层能力,重点考核价值流优化、供应链协同及变革领导力;新设的检验检测赛道则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通过“理论+实操”复合考评,强调对法规与原则的掌握水平。
在优秀改善案例点评环节,班组长和精益经理共16人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和点评,展示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卓越管理能力。
最后,全国高科技企业管理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微微详细介绍了大赛的时间安排,确保选手明确比赛进程。
第四届高科技企业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本届大赛延续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核心宗旨,致力于发掘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我国高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自2021年首届赛事举办以来,该赛事已成为选拔优秀管理人才,推动产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
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届大赛,激发更多高科技企业对管理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卓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