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0日讯(记者 魏金金)9月19日,北京市工商联、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召开2025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冰在致辞中强调,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发布活动,已成为观察北京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展示北京民营企业实力与风采的亮丽名片,引导民营企业对标先进、砥砺前行的重要平台。北京广大民营企业要始终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坚定发展信心,聚焦主业、苦练内功,主动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顺应产业变革趋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挺膺担当、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彰显家国情怀,争做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典范。
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骏指出,近年来,百强企业规模稳步扩大、吸纳就业作用更加凸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社会责任有效彰显。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进一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要进一步勇担时代重任,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融合提质,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全周期”闭环服务、强化“全领域”示范带动、推动“全方位”工作融合,支持百强企业做优做强。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表示,北京民营企业百强调研与发布工作,已经成为首都民营经济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首都发展同频共振,积极投身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勇担重任,在稳定经济增长上再立新功,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积极作为,为谱写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北京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严卫群表示,北京市工商联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持续擦亮百强品牌金字招牌,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促进“两个健康”工作走深走实,奋力谱写首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会上发布“2025北京民营企业百强”“2025北京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百强”“2025北京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2025北京民营企业专精特新百强”榜单及“2025北京民营企业优秀投资案例”“2025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名单。同时,发布《2025北京民营企业百强调研报告》,介绍北京民营企业优秀投资案例、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及社会责任调研报告有关情况。
今年,百强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榜单设置和指标体系,形成了2025北京民营企业100强、科技创新100强、文化产业100强和专精特新100强四个榜单,以及北京民营企业投资和社会责任两个优秀案例。今年的百强企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榜单百强实力再攀新高,硬核动能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7.5%,五年累计增长38.6%。68%的企业集聚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领域,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7家,技术原创能力突出。
二是科技创新百强研发强度领跑,高附加值夯实竞争优势。营收总额达2.46万亿元,同比增长33.79%,营收结构持续优化。利润总额达1360.44亿元,同比增长20.54%,高附加值特征愈发凸显。研发费用总额达1742.69亿元,同比增长5.36%,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9.47%,关键技术主要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3337项,实现从“技术领先”向“规则引领”跃升。
三是文化产业百强规模大幅增长,新业态激活增长动能。文化产业百强资产总额达6804.48亿元,同比增长77.17%,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40%的企业已形成成熟的“文旅+”融合模式,25%的企业积极探索跨界合作项目,86%的企业布局文化新业态。
四是专精特新百强彰显精锐本色,创新赋能产业升级。97家企业核心技术源于自主开发,76家企业参与了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合作模式。95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46家企业涉足未来产业。
作为百强调研与发布工作的创新性举措,今年首次发布北京民营企业优秀投资案例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共评出20个优秀投资案例,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属性明显,科创相关投资案例占95%;投资类型多样,战略投资占65%,创新技术投资占40%,企业并购占30%,产业投资占25%。
据悉,今年共有1475家企业参加2025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研,244家民营企业参与社会责任优秀案例申报,最终35家企业案例被评为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