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湖北原创舞剧《乐和长歌》以“荆风楚韵”为笔,在四川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绘就了一卷跨越千年的史诗画卷。在即将举行的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中,以展示楚文化为主题的该剧入围终评。
演出当晚,笔者在剧院现场看到,剧院内座无虚席,剧情每到精彩处,便爆发出热情澎湃的掌声,这部集结顶尖创作团队的作品,不仅以楚式美学惊艳观众,更以“礼乐和天下”的深邃命题,为当代舞台艺术注入了厚重的思想张力。
《乐和长歌》的突破性在于其“以虚写实”的叙事智慧。编导王舸以虚构的“和国”与“乐国”为镜,折射春秋战国时代的权谋与人性,更暗喻当今世界的冲突与共生。剧中男主角和成的挣扎,既是个人对权力的反叛,亦是对“强盛何为”的当代叩问。舞剧将悬疑、爱情、复仇等元素熔于一炉,却未流于俗套——每个角色皆如青铜器上的纹饰,既有历史的斑驳,又透出人性的微光。这种“叙事密度”的把握,恰是主创团队对舞剧戏剧化表达的成熟探索。
楚文化的神秘浪漫,在剧中化作可触可感的视听语言。湖北省博物馆1:1复刻的编钟与虎座凤架悬鼓,不仅是道具,更是楚人“乐和天地”哲学的具象化;女子群舞的“便面轻掩”、巫傩仪式的诡谲灵动,皆以肢体重构了《楚辞》的瑰丽想象。尤为可贵的是,舞剧并未止步于符号堆砌,而是以旋转的竹简、氤氲的灯光,将青铜时代的冷峻与楚辞的炽热交织成一场“文化蒙太奇”。这种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堪称“让文物活起来”的典范。
“借古鉴今”是《乐和长歌》的深层暗喻。剧中各国纷争的乱世图景,与当今全球治理困境形成巧妙互映;而“礼序乾坤”的主题,则直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命题。当舞台上史书旋转、人物命运轮回,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战国风云,更是对和平与秩序的永恒追问。这种“历史纵深感”,使得舞剧超越了娱乐消费的层面,升华为一次集体文化寻根。
从“文华大奖”得主王舸的导演功力,到青年舞蹈家黄琛迪“以身为棋”的极致演绎,再到舞美设计对“虚实相生”的哲学诠释,《乐和长歌》的每一环节皆彰显着专业主义的精诚。尤其湖北本土演员与编导的深度参与,让作品既保有学院派的严谨,又浸润着地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这种“国家队”与地方院团的协同创作模式,或为地方文艺精品化提供新范式。
《乐和长歌》的成功,在于它用舞蹈语言完成了三个超越:从“讲故事”到“讲文明”,从“复刻传统”到“激活传统”,从“舞台艺术”到“思想载体”。当楚地的凤凰图腾在灯光中涅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当代世界的深情告白,唯有“和合共生”,方能长歌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