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群发短信客户实战【8个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
一个个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迎来“逆龄蝶变”;在社区“幸福食堂”享受餐饮便利的老人露出满意笑容;宽敞干净的新教学楼里,孩子们跟随着老师大声诵读诗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对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一直以来,南昌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优化公共服务上持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体验到真真切切的温暖、感受到踏踏实实的幸福。
回应民生痛点
教育供给持续扩容提质
走进南昌县洪州学校象湖滨江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完善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一栋栋砖红色的教学楼点缀在绿树和草地之间,俨然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洪州学校象湖滨江校区的落成,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子女的入学。居住在力高君誉城的徐磊,之前孩子在别的学校上学,接送一趟要近半小时;现在,新校区就在家对面,孩子步行只要穿过一条马路就能到学校。“真的太方便了,政府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徐磊笑着说。
洪州学校象湖滨江校区的打造,是南昌县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的充分体现。近年来,该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加快办学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为均衡的义务教育。
近4年间,该县新建、改扩建学校43所,其中幼儿园20所,新增优质学位35310个,让“择校难”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范围不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8.94%,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瞄准民生热点
养老托育水平不断提升
10月9日11时50分,南昌县莲塘街道正荣大湖社区“幸福食堂”里饭菜飘香,10余名老人正在干净整洁的食堂内吃着健康美味的午餐。“这里的饭菜味道好,不仅便宜还干净卫生,省了我们不少事。”今年76岁的罗阿姨笑着说,自己做饭太麻烦了,自从今年3月社区幸福食堂建成投运后,她和老伴几乎每天在这里用餐。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南昌县高度重视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所需、所急、所盼,集中资源推进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和“一老一小”幸福院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朝夕”美好。
近年来,该县着力打造了富山乡滩上村、冈上镇水建社区、广福镇板湖村、三江镇徐罗村、塔城乡南洲村5个“一老一小”幸福院,并对周边空地进行硬化,划分蔬菜园和户外活动地段,可以满足入院老人和儿童的用餐、娱乐、照料等需求。同时,建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家、社区嵌入式托育点4个,不断提高养老托育服务质量,南昌县“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的招牌越擦越亮。
直面民生难点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近日,向塘镇中心卫生院接诊了一名胸痛患者。坐诊医生迅速启动胸痛优先流程,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即联系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上传信息会诊并协调转诊。
凭借无缝衔接的转诊机制,患者直接进入准备就绪的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这次上演的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的“生死时速”,得益于向塘镇中心卫生院打造的胸痛救治单元,该单元自启用以来,已成功救治多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从提升基层医疗能力,到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再到完善急救与医防融合,南昌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转化为“家门口看好病”的现实愿景。
南昌县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先后新建小蓝经开区人民医院、向塘国际陆港医院等,统筹新建和改扩建12所乡镇卫生院及15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同时,该县积极整合县域医疗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医疗服务。
该县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出了一条立足县情、锐意创新的“1478”(1个南昌县医疗健康集团、4个共同体、“7+N”发展模式、8大统一格局)综合医改之路。这一机制体制的变革,不仅促使县级优秀医疗骨干、技术下沉,还打通了县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堵点,实现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影像、心电、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持续提升了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让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江 辉 胡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