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吉安高新区,“产业园即产业链、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场景随处可见,这里已实现视听设备从关键元件到智能终端的产业链全覆盖,并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移步吉州区的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机械臂灵活装配零件,全流程数字化协同让企业产能提升20%……如今的吉安,从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到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从单个企业的转型突破到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处处涌动着主导产业向“智”而行、向“高”而攀的热潮。
作为吉安的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曾面临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此,吉安在招大引强、培优扶强的同时,服务产业创新的电子信息研究院应运而生。该研究院联合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院所,组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10个链群研究平台,集聚7名院士顾问、30余名核心专家及百余名科研人员,形成覆盖产业全赛道的创新矩阵。同时,该市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与研究院构成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三驾马车”,为产业升级开路。
吉安以“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判题”落实产学研协同。电子信息研究院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实施省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27个,形成380余项技术攻关方案,授权知识产权202项。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视觉引导设备,成功应用于立讯制造、木林森等企业生产线,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2.3亿元;景旺电子通过打通全链路数据通道,管理效率提升15%,物料采购周期缩短50%。
为让实验室里的“科技之花”结出生产线的“产业之果”,电子信息研究院建成7000多平方米高等级洁净实验室的产业孵化中心,建设8个中试平台,搭建科技成果从“纸上”走向“线上”的桥梁。目前,孵化中心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计划年内孵化企业5家,3年内培育30家企业及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此同时,该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与“数字化诊所”协同发力,为2000余家企业完成数转贯标,260家L6级以上企业获得定制化转型支持,131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首轮数字化改造。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共进”,吉安正加速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依托电子电路、箱包产业等省级“产业大脑”,企业研发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耗时两个月的箱包新品开发,如今7天即可完成,成本直降50%;全市35家省级“数智工厂”、26家“小灯塔”企业发挥标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13个省级产业集群拔节生长,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在坚实的算力基础设施支撑下,5G基站超1.3万个,上云企业突破6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上半年同比增长59.8%,形成“制造升级—服务壮大—反哺制造”的良性循环。
技术迭代不停步,人才支撑不止步。吉安通过“双招双引”“百博百企”等专项行动引进各方面人才,解决技术难题150余个,为企业节约成本超5800万元。同时,该市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97家、高新技术企业584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创新根基。(全媒体记者周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