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房内,操作员将烟杆固定上架,轻触按钮,‘雪茄烟叶发酵加湿器’自动运转——均匀的蒸汽瞬间包裹每片烟叶,精准加湿,一气呵成。”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烟区,得益于QC创新成果“雪茄烟叶发酵加湿装置”的转化和应用,雪茄烟叶加湿环节实现了高效作业、智能控制。

烟叶推入加湿装置
加湿困境惹人忧,QC小组来帮忙
加湿是影响雪茄烟叶发酵质量和品质优劣的关键环节,过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雪茄烟叶发酵加湿环节依然采用人工喷水作业,导致烟叶与水分接触不均匀,难以快速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需要人工重复进行加湿作业,加大了烟叶霉变的风险。如何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提升雪茄烟叶发酵加湿效率”就成了烟叶技术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峰县局(营销部)“山鹰”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工作中了解到,现有做法不能满足1天(工作8小时)完成1堆(2000kg)雪茄烟叶发酵加湿作业的需求。如何缩短烟叶加湿环节耗时、提升加湿作业效率、保障雪茄烟叶质量需求呢?带着这个问题,“山鹰”创新工作室成员通过与烟叶加湿现场经验丰富的工人聊天,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通过机械设备辅助工人完成烟叶加湿回潮作业。

加湿装置外部
头脑风暴聚智慧,精测细比优设计
“能不能像在桑拿房那样,让烟叶在均匀蒸汽中‘呼吸’?”一句看似随口的提议,点燃了整个团队的创新火焰。QC小组成员搭建模拟环境、测试蒸汽走向、优化结构设计,用一次次实验把想法“蒸”进了现实。“那我们究竟要做一个多大的设备呢?”头脑风暴开始时,成员们便提出了这个问题,通过观察实际生产过程,走访技术工人,运用脚手架钢管搭建托架进行正交试验等,一步步把天马行空的想象,落成了精密的设计图纸,最终确定了挂烟托架的理想尺寸组合为长5米、宽2.5米、高2.4米。
从挂烟托架的尺寸确定,到蒸汽发生方式的比选;从密闭舱体的结构设计,到智能控制电路的调试,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团队严谨的推敲和反复的验证。“你们这创新,比绣花还仔细!”现场老师傅的打趣背后,是三十多次测试改进、近10轮集中研讨、超过一年的持续攻坚。

QC小组成员测量材料
巧思精工研装置,提质增效践初心
如今,借助雪茄烟叶发酵加湿器,加湿环节作业效率提升了381%,单次作业人员从3人减至1人,不仅降低人工成本,更将技术工人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转向高价值的工艺管理和质量监控。以过去的2024年为例,发酵加湿环节垛均霉变率下降1.24%,作业成本下降62%,它像一位“潮控制专家”,让湿气听从号令,精准“着陆”。同时,该设备的均匀布汽、智能温控系统设计理念也可用于中药材发酵、茶叶渥堆等农产品加工,具备行业推广价值和参考借鉴意义。
这套“雪茄烟叶发酵加湿装置”不仅是技术的突破、单一环节的“机器换人”,更是五峰烟草人以智慧和执着响应生产一线需求、践行QC精神的真实写照。它让“智控加湿”不再是口号,每片烟叶都能享受到的智能待遇。
五峰县局(营销部)将持续立足基层,聚焦雪茄烟叶生产链条中的痛点与瓶颈,用创新解决实际困难,让技术进步惠及农村、赋能农业、富裕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而坚实的产业动力。(文/图 王子一 张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