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群发短信客户实战【8个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10月18日至19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城市更新大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17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与城市更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600多名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代表参加大会。
本次大会以“共筑未来:城市更新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这一主题,围绕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目标,紧扣“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关键词,安排了两场嘉宾主题演讲,8个平行分论坛和两条线路、7个城市更新优秀项目的实地调研。
据介绍,大会组织了全国150多位城市更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西南、西北七大片区,精心编撰出版了《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022—2025》。同期,大会上公布第九届城市更新大会城市更新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巴公房子保护修缮工程等30个项目被评选为优秀城市更新案例。
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副理事长,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建筑师高安亭分享武汉本土更新实践与探索案例。他提出,历史语境下的现代性焕新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路径之一,要实现历史文脉传承、社区邻里和谐和场所精神营造和当代技艺集成的和谐统一。他以小洪山科学城项目为例,该项目结合洪山广场轴线延续和湖山之间视线通廊的控规要求,综合考虑不规则用地边界取整、现状场地高差利用、庚子革命烈士墓道牌坊保护与更新、中国科学院院区主轴延续、地铁站点接驳等多方面因素后,基于“利用高差、融入生态”的核心构想,设计提炼出“交融绿谷、共享智塔”的规划策略,让设计呼应山脉,生长智脉,延续文脉,永续绿脉。低区裙房的参差“绿谷”与小洪山山体相呼应,形成绿谷夹道的空间格局,两座塔楼呈对角线布置,平面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也降低了相互遮挡,塑造现代大气的新景观。
19日,《产融协同,共商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北京+上海+武汉城市更新联盟高峰对话》等八大分论坛同步举行,会后组织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厂等城市更新代表项目调研参观,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从业者现场感受武汉城市更新项目风采。
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双智城市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