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威海荣成市以“向海而生”为发展理念,推动海洋经济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中焕发新活力。

清晨的桑沟湾海域生机涌动,海带、龙须菜等藻类作物随波舒展、摇曳生长。这些藻类是寻山集团“藻—贝—鱼—参”立体养殖模式的“生态担当”,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附海水中的氮磷元素,为养殖海域筑起一道“生态屏障”。寻山集团党委委员养殖公司副经理王德春说:“上层的藻类是整个立体养殖的基石,水质变好,扇贝、海参、鲍鱼才能长得很好,我们今年养殖面积能达到7万亩,海带产量达到4万多吨,我们将更加努力,为我们海上生态环境包括产量打好基础。”
这种立体养殖模式,是荣成海洋养殖从“粗放”到“精细”的一个缩影。在中下层海域,养殖品种形成共生循环,让海域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提升。王德春告诉记者:“立体养殖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品质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下一步,我们要推进产业链的全方位提升,养殖更多的优质产品,让寻山的好产品不仅在山东叫响,更能走进全国消费者的日常餐桌。”

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产的优质海产正通过精深加工向二产跃升。在好当家的海产加工车间内,新鲜的海参被加工成即食海参、口服液等高附加值产品,传统“海味”衍生出更多消费形态。山东海普盾有限公司经理冯姜维介绍:“企业深加工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这正是我们延长海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所带来的显著效益。”
在此基础上,荣成深耕海洋资源在三产文旅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当地打造了爱伦湾、东楮岛等海洋牧场,游客不仅能体验海钓、拔笼取参等渔趣,还能走进科普馆了解海洋生态。绵长的海岸线成为滨海游的热门选择,赶海、露营、观落日等体验吸引着众多游客。此外,荣成每年举办的滨海马拉松,更为海洋文旅注入运动活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跑者到荣成感受海洋魅力。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李静说,他们以“海洋”为核心,整合海洋牧场、海岸线、特色赛事等资源,打造多元化海洋文旅业态。去年,到荣成的游客突破1900万人次,滨海旅游已成为荣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一产生态养殖筑基,到二产精深加工提质,再到三产文旅融合赋能,荣成正以清晰的发展路径,构建起全链条、高价值的蓝色产业体系,朝着全国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稳步迈进。(高荇)
来源:闪电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