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志疆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虚假人设诱骗打赏、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四方面突出问题。其中将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虚假内容诱骗打赏纳入整治重点。
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信息处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信息真伪变得更加难以辨别,甚至为乱象提供滋生空间。近日有网友发现,某演员竟同时“现身”三个不同直播间,身着不同服装推广不同产品。实际上,这只是无良商家的障眼法:他们盗用这位演员过往直播素材,经过深度合成、重塑形象与语音,嵌入直播间进行模拟互动。此类乱象并非个例,部分平台还开发“AI陪聊打赏系统”,通过生成式虚拟形象与用户开展情感互动,以精准诱导实现日均数十万元的打赏流水。
网络直播打赏本是正常消费现象,既能让打赏者表达对主播的认可与支持,也能活跃直播间氛围,激励主播产出更多优质内容。但当打赏被话术围猎、被虚假包装裹挟,就会偏离理性轨道。那些精心设计的花言巧语、乔装打扮,本质是对粉丝的精准收割,很容易让打赏者因一时冲动堕入消费陷阱。直播打赏绝非毫无边界的自由消费,必须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强调,提供深度合成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平台应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此次专项行动直面问题、动真碰硬,那些屡教不改的账号、平台,以及教唆、纵容网络主播违规获取打赏的MCN机构(负责签约、包装、运营主播的网红经纪公司),都在依法严惩之列。这既是对直播打赏乱象的重拳出击,也是规范行业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正本清源之举。
治理直播打赏乱象,需要短期集中整治,更要构建长效机制。在深挖严打一批负面典型形成震慑的基础上,持续强化平台规范管理,切实压实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机构等主体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让网络直播间回归真实、健康的生态,让直播打赏在理性边界内良性发展,推动整个行业在规范轨道上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李冬阳)
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