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攻关重任中“挑大梁”,让扎根产业一线的民企科研人才有机会大展身手、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民企院士”的预备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近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其中,来自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金发科技的3位民营企业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此次增选的一大亮点。
从数据占比看,3位民企科学家占今年新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4.2%,这一数字尚有提升空间。但从历史纵向看,这已经创下单届民企科学家当选院士人数的最高纪录,标志着院士体系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
这一变化,首先反映出科研评价正持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更加注重以创新能力、实际贡献为指标,校准人才评价的“度量衡”,这将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其次,这也意味着科技创新力量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在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民营企业展示了独特的优势,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
据全国工商联近期发布的《2025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近四成。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是促进科技攻关的重要支撑,但民营企业的优势不止于此。
在创新活力方面,民营企业拥有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研发动力强、成果转化快。
身处市场竞争最前沿,民营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快,能够积极拥抱新技术、新趋势,将研发资源精准投向最亟待突破的领域。相较于传统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决策链条更短、管理能力更高效,具备快速立项、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能力,能实现从需求牵引到产业应用的高效衔接,极大地缩短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进程。
在创新产出方面,民营企业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技术突破能够迅速在产业上下游得到验证并投入实战。
以宁德时代为例,围绕这一行业“龙头”,宁德当地累计集聚80余家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配套企业,上游有锂矿资源、材料加工,中游有电池制造、测试验证,下游有汽车厂商、充电设施。这种紧密协作的创新网络,为科研人员提供海量数据支持和全场景的实验平台,形成传统科研单位难以复制的协同效应。在这一生态中成长的科研人员,兼具理论功底与实战能力,正是解决“卡脖子”难题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厘清这些独特优势,不仅是肯定民营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为了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重新审视与企业的关系。唯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内涵,打破信息与资源壁垒,各自发挥优势,才能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除了关注院士的“出身”,此次增选也引发了关于人才地域分布的思考。据悉,多数院士的籍贯地与长期工作地呈现“错位”状态,一些“院士之乡”因缺乏本土平台,院士存在“只出不进”的人才外流现象。
要破解这一难题,各地既要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也不妨将更多目光投向区域内的高质量、高成长性民营企业。通过政策、产业、生态协同发力,大力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利用产业沃土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人才。
眼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成为技术领跑者,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甚至改写全球产业格局,已具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未来要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让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攻关重任中“挑大梁”,让扎根产业一线的民企科研人才有机会大展身手、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民企院士”的预备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赵晓昕)
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便携式:小型背包伪基站】
价格13000usdt。小型便携式1个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价格16000万usdt。小型便携式2个运营商版,包含8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七八千条。
【车载式:车载2个运营商全频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2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更高端定制生产。需要更高配置的4G/5G伪基站,单独定制生产即可【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