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随着大型挖掘机的铁臂精准发力,武汉市东西湖区高桥北四路以西的一片违章建筑应声拆除。近日,东西湖区人民法院组织的这场强制执行行动中,铲车、渣土车有序作业,执行干警穿梭协调,57414.84平方米土地在众人见证下,终于回到权利人某实业有限公司手中。
这场行动的背后,是一份早已生效的民事判决。某商贸有限公司曾租用这片土地,却长期拖欠租金,判决生效后仍拒不腾退,让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悬而未决。“土地被占用的这两年,我们想推进新项目却束手束脚。”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握着执行法官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慨,“现在终于能按计划开工了!”
为了让土地“干干净净”交还权利人,执行团队提前三天勘察现场,针对遗留的钢架棚、水泥地坪等违章建筑制定拆除方案。行动当天,5台大型工程机械集中作业,执行干警分组拉起警戒线、疏导周边群众,确保拆除过程安全高效。“这些违章建筑体量不小,我们用破碎锤先拆钢架,再用铲车清运渣土,连墙角的碎石都清理干净了。”现场指挥的执行法官介绍,全程同步记录的执法记录仪,成了“阳光执行”的直观见证。
“从核实被执行人信息到工程机械进场,每一步都看得清清楚楚。”全程参与监督的政协委员张力,手里拿着法院提前提供的执行预案,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细节。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观察员
这次行动中,人大代表潘秀芬和他一同以“观察员”身份介入,小到执法文书送达记录,大到建筑拆除的操作规范,都能随时询问、全程监督。“法院把执行过程摊在‘阳光下’,既让我们看到了司法权威,也感受到了对企业权益的重视。”潘秀芬说。
东西湖法院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观察员,建立“专家型+骨干型+志愿型”监督模式,让他们“零距离”见证执行。这种模式不仅给执行工作装上“透明窗”,更通过外部监督倒逼规范执法。此次腾退行动,正是该模式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既为胜诉企业扫清了发展障碍,也用公开透明的执法过程,让更多市场主体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接下来,东西湖法院将以“荆楚雷霆2025武汉行动暨东执利剑专项行动”为契机,用更扎实的执行举措,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文/图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