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群发短信客户实战【8个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深秋时节,一场山地运输保障训练正在进行。面对突发的“道路阻断”特情,数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灵巧穿越山峦、树林,精准规避“敌”防空区域,将“急救药品”稳稳吊送至山坳中的“伤员”集中点。
操控这些无人机的是一群汽车兵,来自空军某汽车运输团。近年来,该团着眼未来战场运输保障需求,探索建设运用无人机分队,为汽车兵插上了“飞行翅膀”。
汽车兵驾驶车辆驰骋大地,为何把目光投向天空?对此,二级上士刘芃杉深有感触。去年一次任务中,他驾车运送弹药至某靶场,由于山路狭窄泥泞,车辆被“卡”在半途。看着战友不得不靠肩扛手提人工转运,刘芃杉急得团团转:“真想给汽车插上翅膀,把弹药运送过去!”
团党委也意识到“车轮子”在遂行任务中的短板,根据上级部署要求,他们决定组建无人机分队。得知消息,刘芃杉和很多渴望突破地面保障局限的战友都递交了申请。经过严格选拔,一批优秀的汽车兵开始了从“铁马驭手”到“云端飞手”的转型。
握惯了方向盘的手想要驾驭数字操控台并不容易。首次无人机悬停训练,刘芃杉操控的无人机就“咣当”一声撞在了护栏上。还有一次训练,一架前一天检测完好的无人机,刚升至四五米高度突然失控,重重摔落在地。质疑声随之而来:他们到底行不行?
面对压力,无人机分队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一遍遍复盘分析数据、研究操控要领,一次次用“摔出来的疼”激发不服输的劲儿。团里积极邀请专家来讲授无人机理论,培训飞行操控和应急排障技能。随着学习和训练不断深入,无人机分队基本具备了多型号无人机操控能力。
本领越大,看到的问题越多。一次夜间模拟“交通断点应急物资投送”训练,主操控手面对特情反应不及时,导致无人机姿态不稳,吊挂的物资险些脱落。复盘会上,队员们在反思个人技术问题的同时,把能力增长点锚定在加强战术协同、提升体系对抗能力上。
随后的训练中,他们探索出主操控手、机械师和安全员组成的协同编组方式。而后,他们在模拟器上交叉互换角色、推演方案,自创手势暗语,增强团队默契。最近一次实战化考核中,面对复杂气象,三人编组密切配合,无人机仅用几分钟便将急需医疗物资精准投送至目标地域。
如今,该团已建成一支由数十人组成的无人机分队,在实战化演训中锤炼全时域侦察、多地形投送和战场快速补给等能力,传统汽车兵正在加速向立体保障尖兵转型。(李杨、易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