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01: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发1~10条均可】
视频02:伪基站发短信实战【8小时发短信15万条】
秋日的江汉大学,天朗气清。三角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清廉·青年”主题书画展正吸引着往来师生目光。苍劲有力的“清风”、淡雅高洁的“墨荷”,与校园里来往匆匆的学子、诲人不倦的师长,共同勾勒出一幅“政风清明、校风清朗、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动人画卷。
这幅画卷的绘制,并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江汉大学将清廉学校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工程,以“四个聚焦”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清廉江大”之路。
夯实清明政风“压舱石”
“全面从严治党,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年初学校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校党委书记覃道明话语坚定有力。这个将业务工作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考核”的会议,已成为江大持续多年的传统,为全年工作定下“廉”的基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党委深知,清明的政风源于坚实的政治建设。为此,学校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将“第一议题”制度落到实处,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源头活水。
在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一场关于“宪法与廉洁”的主题党日上,支部书记正为毕业生党员讲授“离校前的最后一堂廉洁课”。这堂特殊的党课,是学校将法治教育与廉政建设深度融合的缩影。通过构建“一体两翼三支撑”样板支部模式,学校的组织体系筋骨更强健,成为涵养清明政风的坚强堡垒。
奏响清朗校风“协奏曲”
清廉建设,既需制度约束,更需文化浸润。江汉大学巧妙地将廉洁种子播撒在校园文化的沃土中,让其开花结果。
在校纪委带队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的活动中,一位年轻干部在泛黄的纪律条例手稿前驻足良久:“这次参观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对‘纪律’二字的分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学校持续擦亮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品牌,不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激发各学院的创造力。艺术类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举办廉政主题图书展与设计大赛;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创作排演廉洁主题话剧;而“清廉·青年”系列活动则深度融入“江大之春”“清源之秋”等传统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一院一品”的生动局面。在这里,廉洁文化不再是板着脸的训诫,而是可看、可听、可感的青春共鸣。
守牢清正教风“基准线”
教风清正,是育人生态的核心。江汉大学通过“建制度、严监督、强引领”,全力锻造一支让学生尊敬、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
“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这八个字是学校划定的不可触碰的“红线”。学校不仅出台了《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更构建起学术委员会、纪检监察、人事教务等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网络,让清正教风渗透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师生交往的每一个环节。
严管之外,更有厚爱。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从新教师入职的廉政谈话,到资深教师的荣誉表彰,营造了崇尚师德、争当楷模的良好氛围。一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表示:“‘扣好第一粒扣子’的谈话让我铭记在心,它提醒我,教师言行就是最好的教材。”
涵养清新学风“生态圈”
学子们背着书包穿梭于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讨论声、读书声此起彼伏——这是江大最寻常也最动人的风景。这清新学风的背后,是学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坚实支撑。
学校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格局,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学风建设并非泛泛而谈。学校将每年5月和11月定为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月,通过学风巡查、学业预警、诚信考试教育等具体举措,扎紧制度篱笆。同时,连续二十年举办的校级大学生学习竞赛,则成为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育创新精神的经典舞台,引导学风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深刻转变。
清风徐来,廉花自开。清廉学校建设的磅礴力量,已转化为驱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2024年,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方面捷报频传。
风清气正,百业俱兴。江汉大学以“四清”并举的生动实践,成功打造了清廉学校建设的“江大样板”,正在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征途上,步履坚定。(易俊)
